官的中枢官员们,对这些问题也只能装聋作哑。

    府兵改募兵,府兵番上改为长征健儿,代价就是海量军费,这一点没法避免。

    现在大唐边境总体比较平静,只是幽州契丹那边因为安禄山的折腾闹得比较厉害,所以军费自然是以幽州那边为最优先选项。

    此外裁汰龙武军,新建神策十二军,没有一处是不要用钱的。

    给谁又不给谁,都得看边军跟朝廷大员的关系如何,在边镇防御体系中的优先级如何。

    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

    哥舒翰派管崇嗣来长安拜码头,说明他是个聪明人。但知道路在哪里,并不意味着就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哥舒翰拜码头无门,就是个典型的失败案例。

    方重勇对岑参说这番话的时候,心中也是充满了无奈。

    “确实如此,安西都护府那边,其实也都是靠着西域那边……”

    岑参想说“走私”二字,却是被方重勇抬手制止了。

    “这次呢,伱写一封信,嗯,就给我父亲吧。直接给圣人效果不一定好。

    你就在信中这样写:陇右边境吐蕃人蠢蠢欲动,打算图谋不轨。安人军军使哥舒翰,打算假意献出大通城,诈降吐蕃人。

    然后里应外合,打吐蕃人一闷棍。

    大通城往北可通大斗拔谷,从而进军河西。

    往南可攻鄯城,进而威逼陇右节度使所在的鄯州。相信这个诱饵吐蕃人会非常感兴趣,拒绝的可能性很小,最起码也会派兵来试试水。

    安人军已经两年未发冬衣,此番哥舒翰便以唐国克扣军饷,士卒不服欲哗变为由诈降。

    吐蕃人一查就知道此事非虚,必定信以为真。

    所以此战胜算颇高。

    最后在信上强调,请我父亲与圣人商议此事,派得力干将来陇右主持大局,一战打掉吐蕃人的嚣张气焰。

    杜希望年迈体弱,临阵恐有意外。他若亡故必定影响军心,所以请朝廷务必换上年富力强之人担任陇右节度使。

    此诈降之计就算不成,唐军亦是没什么损失,将来对吐蕃亦是可以徐徐图之,无伤大雅。”

    方重勇一口气说完,让岑参震惊得无以复加。

    皇天在上,什么叫干涉朝政,影响中枢布局,这大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了!

    岑参吞了口唾沫,有些迟疑的问道:“这样真的可以么?朝廷看了这封信以后,真会撤换杜希望?真的会补齐安人军的军饷么?”

    他实在是很难相信,中枢朝廷会被方重勇一人牵着鼻子走。

    “安人军的诈降变成了真降,试问中枢哪个官员可以承担这样的责任?”

    方重勇理直气壮反问道。

    岑参缓缓点头,这一点他非常认同,没人敢在这种事情上担责,拍板的必定是李隆基本人。

    不得不说,方重勇这招以退为进,非常精妙。

    他伪造一个“哥舒翰诈降”的计划,朝廷中枢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配合“哥舒翰”,在陇右大打出手,对吐蕃人实施一场规模巨大的围歼战;

    要么安抚安人军,补齐欠了两年的冬衣。

    而要配合这个军事行动,陇右地区就要调动很多军队,如此一来,朝廷必须把陇右边军拖欠的军饷全部补齐,至少是要补齐很大一部分!

    乱世的时候,皇帝都知道要不差饿兵!

    更何况现在可是“盛唐”啊,打仗之前不犒赏三军,边镇丘八谁给你卖命啊!

    让边军出征打仗,那是必须要给钱的,而且必须给现钱!不能赊账!

    要不然,军队连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