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重勇对于节度使衙门“搬家”的原因,直接给出了一条令人无法反驳的理由:他要远征西域!

    或者可以说得更简单点:河西屯扎重兵,没有战乱,实在是太闲了,白白消耗国家的粮草而已,他深感不安。

    按目前的战略态势,河西大裁军不可避免!否则就是白白浪费国家的钱粮。

    可是一旦裁军,又不免削弱西北防御。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能等到想用兵的时候,才记起河西的兵马都被裁掉了。

    所以,方重勇在奏折中建议,将河西节度府的驻地,搬迁到离西域仅一步之遥的沙州,并且从凉州赤水军中抽调两万精锐远征葱岭以西!

    而去葱岭以西又要打谁呢?

    答案是大小勃律!也就是方重勇前世的克什米尔地区。

    开元十一年的时候,小勃律王接受大唐册封,成为大唐属国。

    但在此之后,小勃律王却被迫迎娶了吐蕃公主,倒向了吐蕃。受此影响,周边二十余国皆倒向吐蕃。

    唐军几度攻伐,在吐蕃人严防死守下皆无功而返,活生生被恶心了一把。

    从国家道义上说,小勃律这是背信弃义,大唐出兵乃是师出有名。

    收拾了小勃律,就是在给葱岭以西的西域国家,以及活跃在西域商路上的各种胡商队伍立威。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小勃律当年背信弃义,如今灭国以显大唐国威!

    劳师远征有没有必要呢?

    在场众人不知道,但他们猜测,如今年迈的天子,一定会认为此举非常有必要!

    大唐现在跟吐蕃处于短暂的和平期,没有撕破脸。那么大唐教训小勃律这个二五仔,吐蕃帮还是不帮呢?

    很难说。

    因为这里并非是吐蕃人经营的重点地区,如果唐军速战速决,吐蕃人发现入场太晚,没什么油水可捞,或许就不会动手。

    但无论如何,吐蕃人就算出兵“助拳”,背后被唐军捅这么一刀,也一定感觉很不舒服!

    他们必须从苏毗区抽调隶属于赞普的禁卫军兵力,前往葱岭地区督战。

    这算不算是为陇右唐军减轻了战略压力呢?那自然是的,围魏救赵嘛。

    在场众人都琢磨着,如果抛开大军千里奔袭,风险不可控这一点不提的话。方重勇这一手背后捅刀,甚妙!

    至于凉州兵力空虚,压根就不是什么问题。因为现在凉州到关中的道路很顺畅,比关中到陇右的道路顺畅得多。

    紧急情况下,关中的禁军支援一下凉州也很方便。

    从这个角度看,把河西节度使衙门搬迁到沙州很合适,这代表着大唐的攻略方向在西域。而西域最东边的起始点,便是沙州敦煌县。还是那句,节度使的设立,与大唐的军事战略密切相关,并不是什么地方富庶就把驻地设在哪里。

    这份奏折如果递上去,很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

    如果长安天子想保守经营西北,那么河西节度使旗下大裁军已经不可避免。毕竟如今漠北比较平静,包括回纥人在内的铁勒诸部互相制衡,奉大唐为主。

    河西节度使的设立,原本就是阻断漠北与吐蕃之间的联手,保障西域道路通畅。

    既然边疆安定了,那么裁军也是顺理成章的吧。就算不裁军,将河西边军一部,调动到陇右节度使的防区屯扎,这种可能性也很大。

    真要到那一步,河西本地大户与边镇丘八们肯定倒大霉,河西节度使驻地搬迁与否,也都不重要了。

    当然了,发生这种事情的可能性很小。

    因为根据这么多年来的经验,大唐天子李隆基就是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