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他两路,吐蕃军势如破竹,欺负唐军兵少,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其中一路吐蕃军攻克叠州(甘肃迭部县),镇守叠州的积石军不敌,退往宕州怀道县(青海舟曲)。

    另外一路吐蕃军强攻七千漠门军驻守的洮州(甘肃临潭县),两军于雾露山下血战三日,尸横遍野,最终漠门军退往岷州(甘肃岷县)。

    吐蕃军穷追不舍,又攻岷州。

    漠门军残部整合了岷州的少量边军,稍作休整后没有守城,而是主动转移到岷州与渭州交界的龙马山一带,并在龙马山大破吐蕃追兵,斩首五千人。

    吐蕃军被打了一闷棍,只好退回岷州州治岷乐县。而漠门军则是继续在龙马山一带布防建立营寨,阻挡吐蕃军攻渭州。

    双方于龙马山附近对峙,渭州西部形势岌岌可危。

    渭州东部的陇西县、襄武县等地,是关中门户,吐蕃这一次偏师突进,着实吓得基哥一阵哆嗦。

    虽然吐蕃军是强弩之末,而且前方的道路崎岖,需要翻山越岭,无法支持大规模军队的后勤。但吐蕃人这次毕竟已经是深入到了大唐腹地,穿透了陇右节度使的防区。

    理论上说,如果这支吐蕃军的士卒人人悍不畏死,大唐又在接下来的关键战役战败,那么这支偏师已经具备杀到关中,在长安潇洒走一回的资本了!

    被吐蕃人连下三州,并且渭州告急,让基哥恼羞成怒。

    得亏王忠嗣保住了石堡城,否则他极有可能立刻就被基哥撤职查办!

    不仅如此,李林甫不善军务的缺陷,这次被无限放大。面对陇右前线失利,他被基哥劈头盖脸的一阵糊脸输出,李林甫愣是说不出半句辩解的话来。

    王忠嗣的布置有问题么?

    其实只是中规中矩,谈不上什么大问题。

    在陇右,唐军本身就吃了地利和分兵的亏。吐蕃军可以在青藏高原随意调动,指哪打哪,陇右节度使的防区则是被山脉天然的分成了三个!

    李林甫扪心自问,就算他在鄯州,也改变不了什么局面。叠州、洮州、岷州都是大唐的下州,贫困县一大堆,边民户口不多。

    唐军部署重兵守着,其实只是为了挡住吐蕃人进入关中的路线。

    可就算是这三块鸡肋的地方,生存条件也比吐蕃人居住的青藏高原好太多了,所以吐蕃军的战斗意志是很高的。每年秋后,吐蕃人都需要在低海拔和温暖湿润的地方过冬。

    战斗与侵略,是他们生存的硬需求。

    所以说这波对垒中陇右镇吃亏,也不过是边镇战斗的日常而已。基哥生气,完全是因为那种“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作祟。

    不过军务上的事情,不懂就是不懂,勉强装懂,到时候出事了,甩锅可不是那么好甩的!

    作为老硬币的李林甫,又怎么会硬顶基哥呢。

    他对基哥叉手行礼,慢悠悠说道:

    “前任神策军大将军方有德,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又得圣人信任。

    如今,圣人让他担任宣武军节度使,外放去汴州的诏书,还在微臣的案头没有发下去。

    原本微臣是打算等今年圣人寿辰以后,再让方将军去汴州的,让他可以在长安为圣人祝寿。

    现在倒是可以提前一下,让方将军以宣武镇的名义,领着神策军奔赴渭州,击退吐蕃人以后,再去汴州赴任。”

    不懂军事的李林甫,却很懂基哥的心思。

    如今的基哥,就是想天下稳定兼有繁荣。如果繁荣实现不了,那一定要保住稳定不折腾。

    吐蕃人打到渭州了,让坐镇长安的基哥感觉不安稳了,所以这位大唐天子才会恼羞成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