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上位!于公于私,他都有在这个节骨眼上搞事情的欲望。

    以谏臣入凌烟阁,有他杜甫就够了,并不需要什么张九龄,他也不想将来被人称为“张九龄第二”。

    “张九龄不配的话,那爱卿以为谁更合适呢?”

    基哥眯着眼睛询问道,似乎不置可否的样子。

    其实按照“选拔标准”,很多开元时期的老臣都是合适的。只不过第一批不适合加入太多人,基哥这次本身也是抱着“试水”的态度。

    紫宸殿满朝文武,谁也搞不懂现在基哥到底是在想什么。

    “微臣不知,只知道张九龄不合适。”

    杜甫硬着头皮说道。

    满头热血过后,现在他只感觉遍体生寒,害怕到了极点,不敢继续说下去了。

    “张九龄屡次犯颜直谏,乃诤臣也。

    其人虽已故去,朕还是挺怀念他的。

    不能寒了诤臣的心,你不也是诤臣嘛,起来吧,朕不怪罪于你。”

    基哥今日心情格外的好,板子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

    对于基哥来说,张九龄什么都好,就是没干成什么实事,属于那种“务虚不务实”的人。光靠他撑不起局面,没他敲边鼓又差点意思。

    这种人你说他重要吧,张九龄到了中枢以后又没干成什么具体的事情,还参与党争,与严挺之等人结党,吃相不太好看。

    可伱要说张九龄不重要吧,他又经常建言献策,提出过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也不是在朝中摸鱼划水。

    这样的臣子缺了也不行,不管基哥是喜欢还是厌恶,必然要树立一个这样的榜样出来激励后来人。

    这便是政治!

    杜甫没有弄明白,可基哥早已将其吃透,对政治的运转规则了若指掌,如臂指使了!

    看到杜甫被放过,李林甫暗暗松了口气,心中埋怨杜甫的莽撞,又在揣摩基哥这番表现究竟有什么意图,一时间竟然有些走神!

    “杨齐宣,朕封你为礼部侍郎,专门负责此事。诸位爱卿,公务繁忙没事的话,那就散朝吧。”

    基哥略显疲惫的说道。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高力士高喊了一句。

    等了片刻,紫宸殿内群臣齐声说道:

    “恭送圣人!”

    基哥缓缓起身,在宦官的陪同下离开了紫宸殿。

    站在不起眼处的方有德,忍不住瞥了一眼神色紧张的杜甫,随后轻声叹息,谁也没有搭理,就这么径直走出了紫宸殿。

    出了大明宫后,方有德沿着宽阔的朱雀大街行进,发现沿着坊墙,很多小商贩在摆摊。而金吾卫并未抓捕这些“违规”之人,只是沿着坊墙,用白灰画线,在地上画出了一片狭小的区域,让商贾在这样的地方摆摊,定期收费。

    方有德恍惚间,似乎回到了前世唐末。城中热闹的市集,失去了城池的规整,却多了不少人间的烟火气。

    “现在果然是盛世的年代啊。”

    方有德将手放在背后,走到一个卖胡饼的摊位前,从怀里掏出一张面额为“一贯”的长安交子,递给对方买胡饼。

    “两个羊肉馅的胡饼,要热的,刚刚烤出来的。”

    方有德淡然说道。

    “官爷,您这……有没有铜板?一百文的交子也行啊!”

    面前这位皮肤黝黑,额头上满是皱纹,看起来不到四十岁,但实际年龄可能要年轻许多的中年汉子,面有难色询问道。

    他敢开口是因为方有德是个讲道理的官。

    这很容易判断出来,因为不讲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