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当夜,刘墨牵头起草,在场几十名江浙省在蓟州官员署名的奏折签订。

    乘此难得的机会,一众官员免不了一番寒暄。

    刘墨没有逗留,与覃光彦以及一众官员辞别后匆匆赶回了客栈。

    奏折在手,但刘墨却高兴不起来。

    大夏朝上奏折的流程跟明朝相差不大。

    奏折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个人名义上奏的奏折,称为“奏本”,其他类都称为‘题本’。而“题本”里的内容多为公事,禀报皇上,或者是有公事需要皇上拿捏。

    接受奏折肯定不会是皇帝本人,而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传送奏折:通政司。

    题本一式两份,一份是由通政司直接送到宫内,交由管门的官员,呈递到皇上的办公桌上。而另外一份则会交给六科廊坊抄录。

    另外一种,则就是奏本,奏本则是以个人名义通过官员直接递给管门官员,由专门官员再传递给皇上。奏本在皇上没看之前,是不会公开的,也不会交由六科廊坊抄录登记。

    因为由个人名义呈递的奏本,里面的信息一般都会是比较严重情节。所以都得由皇上看完、处理完之后,才交由六科廊坊抄录登记。

    这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因为电视剧里某些官员一时气愤,有说到“我要去皇上面前参你一本”、“臣有要事禀奏皇上”之类的话。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是去太子面前参大皇子一本呢,还是递交通政司!

    不管选哪一种,都有共同的问题,哪个能在“皇宫行走”的官员愿意帮我刘墨交这折子!

    官小的接不了,官大的不肯接,遇到良心黑的,说不定奏折给你压着就是不交!

    思前想去,只有一个最合适的人选:六皇子。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六皇子的想法由黄守仁传达给刘墨,要试图改变当朝皇子的决策,谈何容易!

    如此心事重重的过了一夜。

    第二日早晨,刘墨与宫晓柔,赵大一同下楼吃早餐。

    忽然听到坐在身后桌边两名酒客悄声议论。一个道:“大皇子这次,做得也太过分了些。这不是活活将江浙省将士往死路上逼吗?”

    刘墨听到,“江浙省将士往死路上逼”这几个字,心中一凛。

    只听另一人道:“那也不能说是大皇子的过错,大夏朝这几年连年战乱,国库早已入不敷出。大皇子偏袒直属部队,也在情理之中。”

    “卧槽,这又是什么情况?”他猛地转过身来。

    只见说话的二人都是四十左右年纪,一个肥胖,一个瘦削,穿的都是绸缎长袍,瞧这打扮,均是蓟州富商。

    二人见他回头,相视一眼,登时住口不说了。

    刘墨知道这种人最是胆小怕事,若是善言相问,必定推说不知,决不肯坦直以告,当下站起身来,作了个揖,满脸堆笑,说道:

    “两位老板,自在上次一别,已有数年不见了,两位好啊?”

    那二人和他素不相识,听他口音又不是蓟州人,心中均感奇怪,但生意人讲究和气生财,当即拱手还礼,说道:“你好,你好。”

    刘墨笑道:“小弟这次到蓟州来,带了一万两银子,想办一批货,只是人地生疏,好生为难。今日与两位巧遇,那再好也没有了,正好请两位帮忙。”

    二人一听到“一万两银子”五个字,登时从心窝里笑了出来,同时又见刘墨衣着得体,更是坚信不疑。

    “一万两银子”的生意非同小可,岂能交臂失之?于是齐声道:“那是该当的,请过来共饮一杯,慢慢细谈如何?”

    刘墨正要他二人说这句话,哪里还有客气,当即带上赵大走将过去,打横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