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方面的敌人?

    因此两地设郡,是势在必行之事。

    而在这两地设郡,又以西川、襄阳为名,其实某种方面,也表明了陆渊的一些志向。

    那就是有朝一日,有朝一日啊。

    是不是有可能,占领完整的西川、襄阳两郡,使两郡领土恢复原本呢?

    这个隐含的意思,陆渊只是藏在心中,并不会对人说出来。

    因为现在夺占西川、襄阳两郡的条件,根本不成熟。甚至十数、数十年内,都不成熟。

    真要做到此事,得好些年后了。

    而在此时,在明面上,他设立这两郡,对外解释自然是没别的意思,因循故就罢了。

    原本这边就叫襄阳、西川,总不能你们现在叫了这个名字,我就不能用了,哪来的道理?

    而洞庭不设郡,答桉就更简单了。

    这里是国都所在,心腹之所。

    在这里设立郡府,在已有政治中心的情况下,再立另一个,平白分担自己的力量。

    这是取乱之道,脑子抽了才会去做吧?

    所以陆渊如今安排,算是此等环境下,最为妥当的了。

    起码崔长青对此,就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听了陆渊的划分后,当即领命道:“大王如此安置,乃圣明之举,臣无异议。只是新设两郡,郡守、都尉之选,需得大王挑选贤臣能将,谨慎任命。

    而且新拓七府,如果再算上刚刚收复的天门府的话,那便是八府两郡之地了。

    这千里之地,八十府县,算上郡府,地方所缺官员,便有一千三百之巨。

    此等缺额,需得快些补上。

    如今大王先前传令,令我等于今年筹备的恩科,已一再延期。

    长沙城内外万余士子,期盼科举已望眼欲穿,都盼着恩科开始。

    大王如今凯旋而回,又逢大婚,正是双喜临门之时。

    这等好时候,是否要再加一喜,开了恩科。如此既能为国选拔良才,又能以此庆贺大王婚典,可谓两全其美之事。”

    早在年初的时候,陆渊就写信回来,让崔长青与孙思文筹备今年的恩科。

    但后面北伐变数太多,先是奇袭西川,后面又在汉中郡与周国大战,连番事情下来,陆渊原本想早点回国的计划,也不由被打断了。

    而既然是恩科,是科举,没有国主在场,算什么事?

    因此陆渊没能回国,这边即便已经筹备好科举的诸多事情,但这弘道八年的恩科,却依旧迟迟没能举办起来。

    而南海、宁海、长沙三国各地的士子,也因此不得不困于长沙城内,那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拖得久了,一些家中穷困的士子,就有些撑不住了。

    一些远道而来的士子,因为缺少足够的继续在城内外住宿的银两,甚至不得不找人借贷,乃至为此放弃考试,返回家乡。

    这种现象,虽然暂时还只有少数,但依旧不得不令人注意。

    考虑到陆渊在士人群中的名声,崔长青此时也不得不开口提醒,科举已经势在必行了。

    听崔长青说完这些事情,陆渊此时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但让他此时就开恩科,确实有些不愿的。

    原因也很简单。

    这次他从西川郡以及汉中郡,迁来了大量移民,数量多达百万之众。这些迁来的移民之中,自然也是少不了读书人的。

    那些读书人,本就因为被迁移故土,对陆渊心生不满,甚至有着怀恨之心。一些人更是心中惶惶,充满不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