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蕃人。

    北边周国也因为战乱,有二三十万人,越过山岭逃到了汉中郡。

    这方面,也为楚国添加了差不多百万人口。

    这各方面加起来,使得如今楚国人口,达到了接近三千万的地步。

    三千万百姓,听起来很多。

    但对于如今,占据了九成以上扬州的楚国来说,依旧算得上地广人稀。

    别的不说,就说刚刚到手的通海、郁林二郡,一郡人口才十几、几十万人,简直是出了城池后,野外尽皆荒蛮,千里没有人烟。

    而相比这两郡的人口,楚国却需要在这里维持将近三千的官员,以及近五万的地方郡府县兵。

    毫无疑问,此二郡对楚国来说,根本就是入不敷出,纯粹赔钱的货。

    而且两郡加起来才八十万的人口,确实也没多少维持一个郡级单位的必要。

    因此在统计出了通海、郁林二郡的人口之后,孙思文这位丞相,便立刻上书陆渊,提出了放弃开辟不久的通海郡,把人口全都撤到郁林郡,重点开发这处经营已久的岭南大郡的提议。

    甚至他还建议,如果可以的话,其实郁林郡也可以放弃山区较多的一半府县,重点经营靠海以及平原较多的府县。

    如此省并郡县,节约开支,集中资源,为楚国日后北上中州做准备。

    毕竟,反正过个几十上百年,西南、岭南这些郡国,肯定是都要放弃的。

    通海郡和郁林郡那些偏远山区,就算费尽心思开发出来,也根本留不住。

    与其如此,那还不如把人都撤到更好开发,资源较多的沿海平原地区,让人口能更好的繁衍出来,也能产出更多的钱粮赋税。

    而两郡多达三千的官员,与五万地方兵马,也正好可以分配到刚刚扩增的河谷郡以及九真郡,省得朝廷还要再浪费钱粮,从心选拔官员和招募兵马。

    不得不说,孙思文这份奏疏,确实是良言上谋。

    陆渊看后,确实颇为动心。

    西南岭南那片区域,确实没有开发下去的必要。

    因为将来极南地底毒火重现的时候,第一个遭殃的区域,肯定是西南、岭南,那你是最先毁于一旦的。

    反倒是西川、洞庭、江东这些区域,或许能慢个一二十年遭灾。

    仅从这方面看,把有限的人力物力拿出来,先经营着几块区域,就是最合算的。

    而且将来北伐中州,物资基本也是从这几块区域出的。

    不可能万里迢迢的从岭南、西南调送物资,隔着崎区山道和海路,输送到北伐战场上去,那也太慢太耗费了。

    因而对于孙思文的提议,陆渊是赞同的。

    此时他之所以没表态,并不是他舍不得那几块地,而是在想,是不是步子可以再迈大一点?

    比如干脆放弃刚刚得到的九真郡,将它和通海郡、郁林郡一起,直接废弃算了。

    而楚国则把这三郡的二百五十万民众,全都迁徙到江北的襄阳郡去,以开发当地富庶的江汉平原,为以后北伐积蓄钱粮物资。

    甚至连此时还富庶的南海郡,其实也可以着手,将当地人口慢慢迁移到江北汉中区域,省得以后灾难临时再来迁移。

    现在人口少的时候,迁移民众,总比以后人口繁衍到数百上千万,再来迁移要划算的多。

    碰到的阻力与耗费,也要少不少。

    只是这样一下子放弃西南、岭南四个郡,几乎等同于楚国疆域缩小了三分之一,面子上的极为难看,先不去说。

    就说少这么多领土,陆渊自身获得的气运的减少,就够让人难受的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