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济城的地形比较险要,只要城不被破,蒲州的金军就无法渡河北上。可是现在金军已经打到蒲州城下,若任由金军在济城筑起城堡和栅栏,恐怕济城很快就守不住。所以杨凌才决定出兵救援,只有先夺取济城,断绝金军渡江之念,才能保证蒲州不受侵扰。

    “济城那边怎么样呢?”杨凌关切地询问道。

    刘志兴笑容满面地说道:“济城那边的情况很糟糕,听斥候回报,金军已经集结两万余人,准备对济城实施围点打援,不久前他们刚刚攻陷济城县城,现在济城府已经空虚。”

    济城的城墙并不厚实,甚至可以说是很薄弱,所以济城被攻克后,金军就毫不犹豫地放弃这座城池,将主力撤到东面的蒲州,留下两三千守军看家,等待大部队的驰援。

    杨凌微笑着点点头,然后命令道:“命令各营做好战斗准备,我们今晚偷袭城!”

    “卑职遵命!”

    夜黑风高,月朗星稀。

    杨凌率领八千余义军悄悄地摸进城附近,随即悄悄地分散开来,包抄济城的南城和北城门,然后逐个地攻占城门和北城墙。

    由于城里的守军都在城南布防,因为济城府的南城墙靠近蒲州,金军担心城内的汉族守军会拼死抵御,因此没有派重兵把守城池,所以杨凌轻易地夺取城门和北城墙,然后率军长驱直入。

    济城的守军虽然仓促迎战,但根本挡不住杨凌精兵强将的猛攻,短短不到两炷香功夫,杨凌便带着部曲杀入城内。

    “兄弟们,随我杀!”

    杨凌率众杀入城内后,迅速清扫街道上的守军,同时招呼周围的部下,让他们协助抢掠财物,毕竟城里守军多达三万余人,不可能都被杀完。

    “杨大哥,这里!”

    正在杨凌搜刮财物的时候,忽然听到左侧传来赵秉钧的叫喊声,他举目望去,只见赵秉钧带着三个锦衣卫向这边跑来。

    “杨大哥,快来帮我们!”

    赵秉钧看到杨凌,不禁喜上眉梢,指着前方的酒馆大叫道。

    杨凌循着赵秉钧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几十匹骏马拖拽着大车从酒馆后面的小巷子里驶出,车厢的帘子掀起,露出车内装满粮食的箱笼和木桶等粮食。

    杨凌的眼睛亮起来,原来那酒馆是粮店啊,想不到自己运气这么好,正愁着没粮食吃,这些粮食送来就解燃眉之急。

    他赶紧带人迎上去,喝道:“站住,统统下马投降,否则格杀勿论!”

    几个负责押送粮草的壮丁吓得浑身发抖,慌忙将骡马牵到路边。

    “尔等何人,为何拦我去路?”车内响起男人的声音。

    杨凌用脚踢翻车辕,跳上马背喝道:“吾乃蒲州知府杨凌,识趣的话就束手就擒,如果反抗,杀无赦!”

    马车停止,帘幕掀起,里面露出三个男人的身影,其中为首的是位身材魁梧的中年大汉,浓眉大眼,络腮胡子,腰间悬挂宝刀,威风凛凛,显然是武艺高强之辈,不像普通人。

    他旁边坐着两名文质彬彬的文官,左边的瘦削男子是个秀才,右边的则是位青衫儒生,看起来温文尔雅。

    “原来是杨大人,鄙人韩德言、这位是李文忠、李大人,在下奉命押送粮草去蒲州。”韩德言微微欠身,拱手介绍道。

    杨凌仔细辨认对方的长相,确定对方就是济城府的知府李文忠,不过李文忠的脸色苍白,双颊凹陷,似乎是长期饮酒所致。

    杨凌连忙躬身行礼,然后客气地说道:“在下蒲州知府杨凌,冒昧请问三位大人尊姓大名,来济城府何干?”

    韩德言苦笑道:“杨大人有所不知,在下等三人奉诏前往兖州,途径济城时突逢鞑靼骑兵劫粮,为避免粮草被烧毁,本府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