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杨凌抖擞神采,提刀向对面的敌人杀去,他胯下的骏马立刻撒腿追上来。

    “杀!”韩明智大喝,带领自己的手下朝杨凌冲杀过来。

    “嗬——”韩明智的亲兵们呐喊着跟在韩明智的身后,排山倒海般涌来。

    杨凌毫不退缩,他纵马狂奔,手中长刀挥舞得密不透风,犹如旋风般卷过敌人的人群。

    霎时间血花迸溅,惨嚎连片,几乎是眨眼之间,杨凌的身边已经倒下数具尸体,他仿佛杀红眼的魔鬼,势不可挡地直逼韩明智。

    韩明智虽然勇悍无畏,但他并不傻,他深切地感受到杨凌的强大,于是果决地舍弃普通士卒,带着几十名亲兵绕道侧翼,企图阻击杨凌的骑兵。

    杨凌岂能让他得逞,他调转马头,用马刀指着韩明智,大声命令道:“给我拦住敌人,不许放走他们。”

    “杀——”两千轻骑轰隆隆地冲杀过去,试图缠住韩明智的步伐,为杨凌赢得追赶韩明智的时间。

    韩明智暗暗咬牙,他知道自己不能恋战,否则恐怕很难摆脱这支轻骑兵,当下拼命拍马向前突围。

    韩明智身后的亲兵们也都奋不顾身地往前冲杀,双方迅速交错,然后从两翼迂回,再次形成相互纠缠的局面。

    “杀——”杨凌和韩明智各带着三、四百人再次撞在在路上,展开肉搏,双方激烈地厮杀在起来。

    杨凌的骑术高超,加上他的实力也很强横,因此占尽优势,他左劈右砍,所向披靡,韩明智虽然骁勇善战,却被杨凌压制着,完全没有反抗的机会。

    韩明智心中焦虑异常,自己这点人哪里是杨凌的对手,照这种趋势下去,恐怕用不上盏茶功夫就得全军覆没。

    韩明智不愧是个勇武的悍将,关键时刻爆发出巨大的潜力,他奋力劈出两刀,逼得杨凌不得不回马抵挡,然后他猛地扯开嗓子高呼:“撤退!”

    韩明智的亲兵们早有准备,听到命令,纷纷拨转马头逃跑。杨凌的两千轻骑兵正在酣战,谁愿意轻易放过敌人,当即策马追杀,结果韩明智的人马已经渐渐逃出包围圈。

    韩明智的人马顺利逃脱,杨凌却无法阻止,他恨恨地骂道:“真他娘的狡猾!”

    杨凌收拢部队,返回济水西岸。

    济水西岸已经聚集大量济城的民团兵,他们的战马也被牵到岸边喂草料。这里驻扎着三营民团兵,每营约万人,总计二十八营,共计三千四百余人,由韩明智统辖。

    杨凌在岸边站定,目光投向远方的济城,眉宇间流露出思索之色。

    刚才杨凌率部与济城县尉韩明智遭遇,双方进行短暂的交锋,韩明智的人数虽然占据绝对的优势,不过他的骑兵却不及杨凌的骑兵,所以在短兵相接的情况下,韩明智被杨凌杀溃,损失惨重。韩明智不敢恋战,丢下近千人的伤亡,狼狈地率部逃回济城,杨凌则乘胜追击,却又被韩明智抢先夺回济城东门。

    济城是淮安府的治所,是官员和乡绅居住的地方,济城县丞陈志便居住在济城东门附近的县衙内,杨凌率骑兵来到济城东门下,发现县衙的牌匾已经被砍断,城墙上竖着韩明智的帅旗。

    韩明智把县衙的牌匾拆除后,派人把牌匾悬挂在城门楼上,然后在城墙上布置防御工事,做足防备措施。

    “将军,这狗贼太狡猾,咱们该怎么办?”李文忠担忧地问道。

    杨凌沉吟良久,说道:“济城县城坚固,想攻陷这座县城非同寻常。咱们只有三千骑兵,攻不破城墙,就算勉强拿下济城,济城的民众和财物也保存不住,济水也会变成死水。”

    李文忠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杨凌冷静地说道:“济城县丞陈志应该已经逃走,他既然不肯归降朝廷,那肯定不会甘心待在济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