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买了之后,可能好几年都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了。

    每年的市场,不会特别的大。

    当然了,伴随着今后华夏越来越重视科学研究,相关的市场会有所扩大。

    但也只是相比过往的市场而已。

    真要是跟其他大型设备比起来,肯定是没法比的。

    “只要不是收购一些很敏感的企业,现在的门槛都不高。”

    “我可以联系几个朋友,看看能不能找到对这个行业比较熟悉的人。”

    林玲是一个专业的金融人士,对各种收购方案也比较了解。

    但是精密仪器这个行业还是太专业了,她还真是不大懂。

    不懂装懂是会出大事的。

    这一点她是很清楚的,所以不会轻易的去乱搞。

    以她在南山投资的地位,也没有必要去乱搞。

    “东瀛和欧洲有不少的中小型公司,可能只有一两百号人,但是在某个具体的细分领域可能在行业内很有名气。”

    “如果有一些这样子的企业现在陷入到困境的话,也是可以考虑买回来。”

    “错过这一次的机会,以后估计就困难了。”

    在华夏,大家往往看不上小公司。

    办企业都是追求越大越好。

    但是在东瀛和欧洲的一些地方,情况却并不完全如此。

    人家固然也是有大型企业的,但是中小型企业,甚至只有几十号人的小公司,也有不少是掌握了一两项核心技术的。

    这对南山集团来说,还是挺有意义的。

    指不定什么时候这些东西就可以拿出来发挥重要作用了。

    “我们南山投资这段时间也招募了一些东瀛人和欧洲人,我觉得到时候是不是可以在收购公司的方案上面,推出一些激励措施。”

    “只要可以收购到我们希望的企业,并且收购价格也很合适,可以给他们一些高额的奖金。”

    “这么一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对我们的收购来说应该很有好处的。”

    一旁的张富贵提出了一个比较大胆的方案。

    要是一般人提这个方案,可能会有要挖公司墙角的意思。

    但是张富贵显然不用担心曹阳会怀疑自己。

    不少收购方案,如果有内部人士或者熟悉情况的人配合的话,会顺利很多。

    张富贵是从九十年代打拼过来的人,对于这方面的东西也算是门清。

    虽然国外和国内的情况肯定不完全一样,但是有些东西是差不多的。

    “没问题,只要能够收购到合适的企业,付出一些合理的代价是应该的。”

    “不过也要注意合法合规的风险,不要钱花出去了,到时候企业确实不受我们控制。”

    曹阳提醒了一下张富贵,没有去纠结太多细节的东西。

    现在这个时候去国际市场上收购有核心技术的,但却是经营陷入到困境的企业,绝对是最好的时候。

    再过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过去之后,你再想收购人家,要多花钱不说,人家也不会轻易的卖给华夏买家。

    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可就复杂很多了。

    对此,张富贵和林玲自然都是没有意见的。

    而南山集团这一系列的买买买的动作,虽然暂时没有搞出很大的名堂出来,但是对于一直关注南山半导体的业内人士来说,却是能够感受到南山集团的决心。

    华威海思那边,对此就最有发言权了。

    “徐总,之前我们有接触的几家硅谷芯片设计公司,最近都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