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场大战皆是数十万人?”李世民惊讶问。

    “对,至少三十万人。”

    李世民想了想,只能感叹:“人口增长后,大战规模也随之增长,楚先生后世的战争恐怕会有百万人之战?”

    楚祯点头:“七十年前的战争,一场大型战役就有超过百万人伤亡,城市被炸成一片废墟。”

    李世民朝外看一眼,看到那些高楼后,又默默把目光收回。

    能把这些楼都炸为平地,足以见得后世火药威力,以及战争烈度。

    楚祯看向李清照和林妹妹,笑道:“幸好如今华夏国力强盛,已有七十年未有战火,大可放心!”

    李清照和林黛玉对视一眼,二人都略显羞涩的笑着。

    楚郎这番话,是怕她和林妹妹嫁来后担心天下不太平。

    朱元璋这时才问:“后面三次都是李景隆领兵?”

    “不是,打完白沟河后,李景隆就被叫回应天府,换成盛庸、平安、铁铉等人领兵,盛庸为平燕将军。”

    楚祯说道:“但如今平安已被燕王俘虏,建文帝少了一员能打的大将!”

    朱元璋一时沉思起来。

    楚祯继续说道:“许多人把靖难之役的罪怪在李景隆身上,但我认为不对,甚至首罪都算不上,李景隆没犯多少错误,只是单纯太过平庸,面对朱棣力不从心。”

    李世民也评价说:“我没看过战役,但这李景隆能将五十万军摆开阵型,与燕王十万兵马对决,可见其能力。”

    林黛玉难得说话,掩着小嘴笑说:“我往日看史书,看到白沟河之战,书上写,两军交战时,忽有一阵狂风吹断明军帅旗,害得明军军心大乱,因此大败。”

    李世民笑起来,他一听就知是错的。

    朱元璋也被气笑,骂说:“修史书的都是些不上战场的史官,他们知道个什么,乱写一通!”

    楚祯总觉得这句话是拐着弯骂他!

    李清照也看向他笑道:“我看《明通鉴》上说,建文帝曾下旨,‘毋使朕有杀叔父名’,令诸将不得杀燕王,燕王知道此诏后,在战场上任意策马骑行,犹如自家庭院。”

    “那些文人史官又在胡扯!”

    朱元璋再骂:“两军交战,岂有不杀之理?箭可不长眼睛!”

    楚祯也躺着中枪一回。

    不过,明史,尤其是《明通鉴》这本书里关于靖难之役的记载,很多地方都错了,或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这些错误一些是乱写,一些是有意改动,原因也很简单,朱棣是造反,而修史是给后人看的,警示后人,所以史书本身就带有政治倾向,有立场的进行褒贬。

    再加上史官也会用春秋笔法,导致史书里的私货更多。

    比如靖难里。

    毋使朕有杀叔之名,就是经典谣言之一。

    还有铁铉在城墙挂“高皇帝”牌位,朱棣就停止炮轰济南,也是扯淡至极。

    一片混乱的战场,谁能看清牌位上的字?

    退一步讲,这件事是真的!

    但铁铉能挂灵牌,其他人也能挂。

    每座城都高挂“高皇帝”牌位,朱棣干脆回北平府算了,也在北平府各城门挂“高皇帝”牌位,从此高枕无忧矣。

    楚祯看了一眼“高皇帝”本人后,笑着说出了《明通鉴》记载的事。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果然刀笔小吏,该杀!

    竟敢写在城墙挂他牌位!

    众人都笑了。

    片刻后,朱元璋叹息:“这龟儿几次以少打多的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