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经历元末的大明,正是需要恢复人口,充实北方大片空旷土地的时候,这玉米来得太及时了!

    李鉴吓了一跳,“多养活一千万百姓?!陛下,这玉米……也是楚真人上供给陛下的?”

    他刚才在殿外听到了消息,陛下又从楚真人那拿了许多荔枝回来。

    “上供?哈哈哈哈。”

    朱元璋想起楚祯那小子说过的一句“宫内采买太监”,不由得大笑起来,对李鉴说道:“以后你们凡提到楚真人,都得毕恭毕敬。这玉米和果子等,也是他送与我的。”

    李鉴听出了细微的差别,上供是对臣子而言,送与一词,则是证明楚真人……

    李鉴不敢往下想。

    前两天宫内宫外都闹得沸沸扬扬的荔枝,至今都没人说得清楚,到底是怎么送来应天府的。

    只能推测出,这楚真人,身份极为不简单,寻常公侯王爷都比不过。

    “这些玉米你拿回去好生保管着,放入粮仓内,分三份保管!”

    朱元璋将玉米交给李鉴,嘱托他务必保管好。

    “是,陛下!”

    李鉴恭敬接过这一袋玉米种。

    虽不到一斤重,却让他感到沉甸甸的,陛下对这玉米重视非常,若是出了差错,整个内宫监都得人头落地。

    “这一包玉米,伱称一下多重。”

    朱元璋再把楚祯用秤称的玉米交给他,沉声道:“当着朕的面称,换三把秤,让三个人来称!”

    “……是,陛下!”

    李鉴面不改色,心中却已惊疑不定。

    换三把秤,让三个人来称,陛下对这一纸包玉米重视程度更甚方才!

    他不知道的是,朱元璋亲眼看着楚祯用那把模样古怪,但精细度非比寻常的秤,称出了《赤脚医生手册》中的一两,分别交给他和李世民,外加那两个小姑娘。

    这一两到底有多重,关系到日后大夫开药方所用药量,岂能不慎重?

    很快,第一把秤出玉米重为一两四钱。

    其余两把秤也很快拿来,并称出误差并不大,都是一两四钱一分左右。

    “二十两金锭,相当于楚祯那里的十四两左右,是这个数了!”

    朱元璋很满意,令李鉴赏赐三人,将这包玉米也拿去存放起来。

    李鉴刚离开,就有太监前来禀告:

    “万岁爷爷,都督佥事毛骧前来朝见!”

    “毛骧?”

    去楚祯那做客回来的朱元璋,略想了想才记起来这件事,“让他进来。”

    “是……宣都督佥事毛骧觐见!”

    不多时,一身穿暗红色斗牛服,头戴三山帽,约四十余岁的男子走进华盖殿,朝着朱元璋恭敬行揖拜礼:

    “臣毛骧参见陛下!”

    “免礼,赐座。”

    待太监拿了椅子来,朱元璋才迫切问他:“查得怎么样了?”

    “陛下,臣惭愧,未曾查出胡惟庸谋反的证据,只查到他与韩国公,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等多有书信来往,另有胡惟庸擅权枉法,以公谋私等大小案件三十七起,请陛下过目。”

    毛骧示意太监将奏折呈上,先前他进门前,这些带来的东西都已经被太监暂时收去。

    “好个中书省丞相!”

    朱元璋看着满满一堆书写胡惟庸罪状的奏折,杀意在眼中闪过,可又看到奏折中排在第一的那一份。

    韩国公,李善长。

    朱元璋硬生生的止住了怒火。

    这一位是从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