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发展方向。

    他要推动大明走向新时代,让老百姓接受新思想,新技术,舆论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请太孙殿下放心,贫僧一定会将报刊办好。”

    姚广孝听朱允熞说了这么多,心中已经有了不少想法,恨不得马上就去做。

    两人又商议了一番,最后终于定稿。

    接下来,就要付之成文即可。

    招募记者,进行采访报道,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决定一边招募,一边发行报刊。

    反正前期有大量的素材进行报道,即使没有记者采访,搜集信息,也不愁内容。

    比如朱允熞的故事,就可以报道很多。

    正好也为“造神”继续造声势。

    还有新军,技术研究和制造局,也需要宣传。

    特别是技术研究和制造局,做了哪些研究,对社会有何用处,需要不断的造势。

    让追求科学技术进步的思想,慢慢深入人间,渗透入整个社会。

    如此一来,大明必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对于欧阳伦之事,你怎么看?”

    处理完报刊的事情之后,朱允熞才问起这件事。

    他总觉自己思虑只怕有不周的地方。

    单论聪明才智,姚广孝应该远远胜过他。

    他所多的,不过是几百年的见识,以及对历史脉络和重大事情的先知掌握而已。

    说到欧阳伦的事,朱允熞又将徐妙锦跟踪朱允炆所得到的消息,也都说了一遍。

    姚广孝听完,思索了许久,方道:“陛下住在阳山,并不在金陵城内。”

    “倭寇若是想袭击陛下,为何不从乡下村野前去,偏要从金陵城内过境呢?”

    “城中巡查甚严,如此一来,岂不是风险大增?”

    如果倭寇不打算进金陵城,就没有必要藏在欧阳伦的货船上。

    甚至没有必要到金陵城旁的码头,完全可以在别的地方下船,然后悄悄前往阳山。

    “他们只是为了祸水东引,嫁祸于孤?”

    朱允熞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脱口而出。

    “不然。”姚广孝摇了摇头,道:“你如今是监国,治国理政,整个大明,都得听伱之令。”

    “放几名倭寇入境,前往阳山,难道一定要从金陵城过,才行吗?”

    朱允熞怔了一下,似乎还真是这样。

    他虽在金陵城中,但权势却不止如此。

    对方要嫁祸他,并不是一定要将倭寇引入金陵城的。

    反而显得有点画蛇添足了。

    一念及此,朱允熞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他之前并没有想到,听姚广孝提醒,才思考到这一点。

    “那你的意思是?”

    姚广孝摇头道:“不好说。但贫僧以为,此案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或许,除了你二哥之外,还另有他人。”

    “那会是谁?”

    朱允熞追问。

    “看不出来。”姚广孝道:“此案的关键,一是欧阳伦,但他已经死了,只能从安庆公主那里找。”

    “二是常茂。”

    “且看蒋瓛能不能审出一点线索,如若不然,便只能从这两人处下手。”

    朱允熞有些不解:“你详细说说。”

    “凡举大计,不在于巧,而在于密。”

    姚广孝道:“这就比如两个高手过招,若是在擂台上明刀明枪的比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