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朝廷的亏损可就大了。
也无法实现解决货币问题的初衷。
“太孙殿下。”
姚广孝见朱允熞不回答自己,反而问起徐妙锦新钞研制的事情,不禁有些急了。
朱允熞笑道:“这一亿两银子,便是发行新钞的准备金。”
“准备金?”姚广孝愣了一下。
旋即反应过来。
其实,准备金这个东西,并不是现代才有的。
在元朝的时候,元政府发行纸钞,也准备了五十万两银子的准备金。
但最后仍然乱得一团糟。
老朱也就不相信那套了,大明宝钞发行,根本没有任何准备金。
姚广孝见多识广,博揽群书,自然知道这些事。
“一亿两银子的准备金?”
他深吸了一口气:“这也太多了吧?”
朱允熞笑道:“按百分之二十的准备金率,若要发行五亿两银子的纸钞,就需要一亿两银子的准备金。”
“五亿两银子的纸钞?”
姚广孝再度被吓住:“印制如此之多,纸币岂不是会迅速贬值?”
“不会!”
朱允熞很有信心。
一方面,他发行纸钞,不像老朱一样,完全没有任何准备金。
另一方面,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社会对纸钞的需求会大大增加。
算起来,五亿两银子,并不算是很多。
这也仅是他前期的打算。
到了后期,随着货币信用的重建,他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准备金率,发行更多的纸钞。
随着大明商业化的迅速进行,可以预料到,需要的钱会越来越多。
“新钞的面值,最大以一百文为限。”
在此之前,大明宝钞大量印制一贯(千文)的面值。
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的面值,都是一贯的。
但这在朱允熞看来,是非常令人无语的做法。
过大的面值,意味着普通老百姓很难找零。
在现实中,流通就会非常困难。
只有特定的场所,才能够使用。
要让大明的百姓,尽快熟练使用新钞,习惯于在任何交易中,都用新钞,便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新钞的日常使用频率。
“最小的面值为一文,除此之外,还有两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一百文,共计七种不同的面值。”
“图案我也设计好了。”
朱允熞拿出了他画好的新钞图式。
相比原来的文字,使用图案的好处很多。
至少,不认识字的百姓,也能通过不同的图案,分辨不同的面值。
还能给百姓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新钞发行之后,百姓们可以用旧钞来兑换新钞,也可以用新钞兑换银子。”
“不过,新钞兑换银子,需要收一定的手续费。”
这是重建信用的关键。
要让老百姓们都相信,新钞就等于白银。
只有这样,如今已然崩溃的货币信用,才能重新建立起来。
如若不然,不管怎么做,都是白搭。
准备金的意义,也在于此。
朱允熞早就严格计算过。
这些年,大明大约一共印制了面值约2亿多两的宝钞。
按4:1的兑换比例,也是五千多万两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