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秘书监,勘定古籍…….

    “秘书省一度改称‘兰台’,秘书监称‘兰台太史’,秘书少监称‘兰台侍郎’,秘书丞称“兰台大夫’。以往,著作局和太史局附设于秘书省,掌修国史、天文历法,十分权重

    “但到了开元元年,仅剩下掌管图书一职,成了清水衙门,清而不贵。一度甚至连官廊也被御史台占去,秘书省几乎名存实说到这里,刘太真看了薛白一眼,似想看看这位校书郎是否

    只想借校书郎作为升迁的踏板。

    薛白脸色没有变化,依旧是从容文雅的态度。

    刘太真遂笑了笑,道:“不过,到了开元五年,圣人下令修书,命二十余宿学名儒修撰《群书四部录》《古今书录》等巨刊,秘书省可谓起死回生。之后,贺监担任秘书监,使此间再次兴盛!

    说罢,他带着薛白穿过了一道院门,抬手一指。

    前方是一个极开阔的官院,有许多人正在忙碌着,造纸、制笔、裁纸、缝书,一派热闹景象,院内弥漫的是一股竹纸与墨水混合的味道。

    “熟纸匠、装潢匠各十人、笔匠六人,二十名工匠。”

    刘太真如此与薛白介绍了一句,拍了拍手,朗声道:“诸君,猜猜这位是谁?”

    “状元郎来了!”

    一名正在制作毛笔的老工匠转头一看,当即停下手里的活计,咧嘴大笑道:“造竹纸的状元郎来了!”

    十名熟纸匠们当即放下手里的器物,欢呼起来。

    “哈哈哈,薛郎最该来的就是我们这!快看我们造的这竹纸!”

    “老汉我与你们说,薛郎造的竹纸,那竹子窜得可快了,取之不尽的哈哈哈。”

    忽然见到这情景,薛白是有些诧异的,甚至不知如何应付这些人的热情。

    他入仕以前,认为大唐朝堂一直就是在勾心斗角。

    却没想到,入仕的第一日,首先见到的这些连官身都没有的工匠其实是在勤勤恳恳地做事的。

    不仅是勤勤恳恳,从他们脸上洋溢的真挚笑容便可以看出来,他们是真心希望纸价能更低廉,希望天下有更多的书籍。

    穿过工匠所处的院子,刘太真带着薛白走过一条长长的走廊。

    看眼前是一个大堂,比一旁的厅堂都要大得多。

    薛白走到门边往里一看,只见里面摆着的恐有上百张书案,每张书案后都有人坐着,正在抄书。

    “亭长六人,掌固八人,楷书手八十人!”刘太真每次见这景象都觉自豪,喃喃道:“此为大唐秘书省,抄书堂。”

    这一句话之后,他闭口不言。

    风吹过树梢,周围安静下来,薛白听到的是“沙沙沙”的抄书声。

    毛笔在纸上写字的声音应该是很轻的,但八十楷书手同时写字,还是汇聚成了文华传承的声音。

    “沙沙沙.….

    薛白忽然有些庆幸,在步入仕途之后第一个听到的声音是这“仲适,你带薛郎到何处去?

    离开抄书堂,往官廊那边走了一段路,前方,忽有一名紫袍老者在檐下唤了刘太真。

    刘太真连忙上前执礼道:“回陈监,正要带薛郎去见老师。”

    刘太真略略犹豫,只好执礼退下。

    工女市辟即云儿名卯。

    “老夫与薛郎是忘年交,来为他引路罢了,你自去吧。”

    而此时,站在那的紫袍老者,正是当朝左相,颍川郡公,崇玄馆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秘书少监、秘书省图书使——陈希烈。

    薛白也不诧异。

    他已打听过了,如今的秘书监是唐高宗之孙、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