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成效。”

    当然,他虽然欣赏章仇兼琼,却没想过任他为相,他出身太过低微了。也许这才是李林甫没有真的迫害章仇兼琼的原因,而非其内敛、低调。

    “这都是圣人晓谕,方有成效。”

    “休得在此溜须拍马。”李隆基问道:“章仇兼琼的功劳里,可有你出谋划策之功?”

    杨国忠连忙谦逊道:“臣只是略尽薄力而已?”

    “郭虚己死后,伱荐鲜于仲通接替其职,为何?”

    杨国忠偷瞥了一眼,见圣人正在看的是西南的地图,心想该是薛白谋官一事又送到御前了,遂应道:“臣久在川蜀,也曾在鲜于仲通手下办事,知他甚有能耐,且为人忠心。”

    李隆基听了,点了点头,问道:“若朕用王忠嗣攻太和城,除阁罗凤,继续用他经略南诏,可否?”

    “不可。”杨国忠毫不犹豫应道:“王忠嗣虽为圣人义子,然实非经略南诏之人选,臣以为,他若能立下大功,该迁其回朝任兵部尚书。”

    他难得见圣人询问他这些国事,以前国事都是悉数交付于李林甫的。

    那今日这是为何?莫非是……要拜相了!

    想到这里,杨国忠不由打起了精神,仔细应付着诸多考验。

    “那杨卿以为,谁可担此重担?”

    “臣依旧举荐鲜于仲通。”

    “为何不是何履光?”

    杨国忠想了想,他并未收到过何履光的礼物,只听说过有这么一位左武卫大将军在安南督都府,却并不了解对方,遂答道:“臣以为……何履光桀骜。”

    “朕若重设姚州都督府,谁可为云南太守?”

    “臣以为,该等太和城破,论功行赏,方可服众。”

    李隆基点点头,道:“杨卿先告退吧,容朕考虑。”

    “臣遵旨。”

    杨国忠本还想提一提他那个《游仙窟》的秘室,见圣人难得郑重,也不敢多言,缓缓退下。

    事关相位,着实该慎重。

    再一想今日御前奏对,他对自己的回答还算满意,虽没有什么卓越的建议,但至少是能符合圣人心意的。

    待回到府中,他当即招过一众幕僚,迫不及待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我可能要拜相了……”

    ~~

    兴奋得一夜没能睡好,次日杨国忠起来,只见天色灰蒙蒙,窗外响着淋沥沥的雨声。

    “每下一场雨,天就更热了啊。”

    其实在他眼里,长安的夏天已经不算热了,川蜀可比长安热得多。

    也不知宰相的任命什么时候能下来?

    脑子里总念叨着此事,竟真让他盼来一份敕令。

    杨国忠大喜过望,连忙更衣净手,往大堂听领,然而,待听得那圣谕,他却是惊得六神无主。

    “什么?赴蜀?我怎么能赴蜀?”

    “国舅这是不想领旨吗?”

    杨国忠顾不得大雨,连忙赶往兴庆宫请求觐见。

    待到李隆基接见了他时,他已淋得浑身湿透,自发迹以来,他已许久未遭受过这等罪。

    “陛下!”

    杨国忠几步赶到丹墀前,拜倒在地,道:“陛下可是厌了臣,忽然遣臣入蜀。臣若不能侍奉在御前,臣……舍不得陛下。”

    李隆基又惊讶又好笑,道:“起来说,来人,赐杨卿一件衣裳,莫着了凉。”

    “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好好好,那衣裳就不赐了。”李隆基莞尔道。

    杨国忠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