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第二天,报纸发出。

    大部分人看不出其中的门道,只知道朝鲜明军大捷,斩杀敌军二万,擒获了伪称大金皇帝的李澄玉,以及附逆叛乱的建州卫、建州左卫指挥使董山、李满住。

    本来之前三万辽东军投降朝鲜,让朝野上下出现了质疑,这次一场大胜,重新稳定住了人心。

    如今朝野的风气变得更加奇怪,只要不是皇帝的嫡系,几乎都在观望和等待,盼望着皇帝输上一场。

    还忠诚于宣庙和正统皇帝倒不是主要因素,而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皇帝的威望变得高不可攀。

    差不多得了,如果再赢下去,皇帝的威望也实在太高了,可以想见,到时候又变成太祖太宗时的一言堂了。

    一言堂也就算了,怕就怕皇帝对官员、士绅动手。

    所以朝野上下,一片静悄悄,最近几乎没人站出来反对皇帝。大家都想保持沉默以等待时机。

    内阁相对有所不同,重臣们被皇帝画出的中兴名臣大饼诱惑,还是愿意好好干活的。

    而且最近皇帝不理庶务,给了重臣们极大的自主权,内阁、六部的权利相较于正统朝中后期,反而变大了。

    与其和皇帝进行斗争,重臣们更倾向于在内阁、六部范围内进行争权夺利。

    比如魏骥与沈翼就在力推户部统一管理府库与税赋。工部、兵部则要维持自己的小金库。这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户部、工部、兵部开始出现了争斗苗头。

    还有刑部要进行律法改革,制定皇帝提出的《民法典》,礼部对此就比较抗拒。礼部想要的教化百姓,将部分解释权掌握在士绅手中,而不是由官府全面掌控司法权。

    对于朝局的细微变化,朱祁钰倒是洞若观火,但是不想管。

    内阁、六部稍微斗一斗也有好处,再说规范权力分配、进行吏治改革的任务,朱祁钰打算留给下任皇帝。

    人的心力是有限的,自己什么都干了,岂不得活活累死。

    内阁之中,王文苦着一张脸。最近自己敬爱的皇帝陛下虽然几乎如神隐了一般,但还是给出了一道小小的难题。

    皇帝对言官的任命稍微做出了‘一点点’小改革:以后不论是任命六科给事中,还是各道御史,都要求被任命的官员至少做过三年县令,并且考绩优良。

    没有主政经验的,不允许做言官。

    朱祁钰要从根本上限制言官虚言空谈。

    感谢诛邪道人打赏1000点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