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却还是很难踏出这一步,于是缓缓问道:“曹卿家,朕尚且年幼,恐不能万全。”

    “陛下请尽管吩咐,臣自会小心翼翼的听取,并百般思索后,进言更正。再说了,陛下怎会有错呢?”曹操直接了当的说道。

    舒服……

    刘协只感觉曹操这番话,实在是舒心不已。

    “朕觉得,淮南袁公属袁氏的嫡子,其家族深受皇恩,应该不会篡汉自立,这关系到家族百年的清誉,他怎敢如此……”刘协略有阻塞的讲自己的意见说了出来。

    当年辅政的几位三公之中,袁氏的袁隗便是自己年幼时的老师。

    他颇有风骨,不曾向董卓低头,屡次在朝堂上争辩,后因袁绍在外起兵,被董卓杀了全家。

    但恩情,刘协还是记在心里,他觉得此刻曹操虽然说有军报,但或许只是表面查探,个中缘由并不知晓。

    万一袁术是为了保境安民,不得已才这样做呢?

    “嗯,陛下宅心仁厚,令人欣喜,臣知道了。”

    曹操拱手而拜,不再多言。

    刘协有点惧怕,他看曹操的脸色不太好,在长安他已经习惯了察言观色,现在心里又紧张起来。

    不确定的问道:“曹爱卿,可是觉得朕,心慈手软,不辨忠奸?”

    “回禀陛下,臣只觉得陛下仁厚,凡事所思皆是仁德的一面,这是好事,为君者得仁,便可德行散于海内,令百姓拥戴追随,以此明君之资。”

    “那,那曹爱卿觉得这事,如果是一位明君,会如何处置?”

    曹操展颜一笑,道:“嗯,臣认为,一位明君不会贸然处置,但也会纠察原委,应当以诏书下发扬州袁术,命其送太傅、侍中持节回许都复命。”

    “若是他不肯,则事必有妖;若是他送回来了,那直接问询他们便是。”

    “他们在扬州若受威委屈,必定不会受袁术威胁,回来将之罪行公之于众。”

    “好啊……”刘协点了点头,的确是这个道理,曹爱卿处事得当,计策高明。

    而且还愿意教朕,话语之中处处透着悉心教诲、耐心引导的意味,朕之前慢待他,当真是不应该……

    “那就依爱卿之见,朕下令让尚书台拟旨,召马太傅、赵侍中回来,赞其多年辛苦功绩,先不予追究袁术之则,看他如何回应。”

    “陛下圣明。”曹操乐呵呵一笑,准备告退,但在专题看向张韩的时候,忽然一拍脑门,道:“噢,差点忘记了此人。”

    “此人,张伯常,原是我帐下主簿,此前是臣恩宠过度,令他不尊军纪惯了,而今被陛下亲自任命为屯骑校尉后,却不去卫戍皇城,在府院之中喝酒。”

    “唉,特带他来向陛下请罪。”

    刘协眨着眼睛看向张韩,发现他的确是面色微红,双眸如有水波氤氲,这的确是喝酒的面相。

    于是立即变得奇怪起来,关切的问道:“张爱卿,这是嫌朕给的官位太小吗?”

    还是,不愿做卫戍之事,想要清闲一些……但也封了青亭侯,应当会感恩戴德才是。

    张韩脸色不好,有些哭丧的垂着头,闻言拱手而拜,叹道:“不是臣擅离职守,不尊纪律,而是辅国将军曾警告过,皇城之内不允许我等接近,臣听说伏完将军乃是国戚,便只当是陛下的意思。”

    “朕何曾说过这话!”刘协眉头顿时一皱,“爱卿,你只管卫戍皇城内便是,朕受当日救命之恩,既已拜官,又怎会对你如此防备?”

    我巴不得你和典韦就卫戍皇宫里……为此刘协还特意将张韩麾下的黑袍甲骑,封为屯骑校尉所领的七百名额里。

    “陛下……”张韩为难的左右看了两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