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侯,如此不是欲加之罪……难以令人信服。”

    “而且日后查阅卷宗,您在青史上的名望恐怕会有所折损。”

    “没事,我不在乎那个。”

    张韩打了个呵欠,摆了摆手,非常的疲惫,“我睡了多久?”

    典韦无语至极,嘴角抽搐的看了他几眼,“人家写了多久,你就睡了多久。”

    “真的,不知道还以为是你在忙碌呢?君侯,要点脸吧!”

    “啧,他就他,还人家……”张韩白了典韦一眼,怎么跟个姑娘似的。

    “唉!”典韦被这一眼就看到气抖冷了。

    写完了供词之后,连夜送去尚书台,杨彪因被好几名位高权重的人相请,并且知晓刺杀一事之后又极其气愤。

    于是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怒而代为尚书令,等他拿到这封供词的时候就明白上了贼船。

    深思熟虑数个时辰,在天亮之前还是送交给了内侍,递到天子面前。

    刘协勃然大怒,当即下令派遣羽林卫去鲁阳抓捕董承、伏完。

    朝野震动,百官非议,大部分人是震怒于荀彧这样的人也遭刺杀之事。

    而且,在此前曹操也遭到伏击刺杀,张韩也说他遭到过刺杀。

    这许都境内,竟使得凶徒不断嚣张跋扈,逍遥法外,岂不是人人自危!?

    不到朝议散去,伏完、董承就被捉拿回来,两人甚至还在大殿上叫嚣对峙,不肯认罪,甚至大放厥词,认为是曹操构陷。

    但此刻,却没人相信他们。

    连刘协看向他们的眼神都无比冰冷,当堂怒喝道:“丞相难道还会自己派人去刺杀荀令君吗?朝堂之乱始于尔等,便该消弭于尔等!”

    “你二人,本是有功之臣,又是朕的亲族,居然暗中残害忠良,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校事府、大理寺之供词皆在,还有什么可说的!”

    刘协拍案之下,要重罚两人,不过曹操却站出来拱手道:“陛下,他们毕竟有功绩在身,赐死恐寒了功臣之心,还是降职为好。”

    “曹操!你少惺惺作态!!”董承大喝之下,面红耳赤:“你于堂上构陷,欲置我于死地,日后可独霸朝堂!”

    “你有不臣之心!我岂会不知!?!”

    “董承!”刘协双目圆凳,亦是大怒摔打奏表,狠砸在董承身上,“不可胡言乱语!”

    至此,朝堂态势许多人都看在眼里,但是却不好多言表态。

    最终还是听曹操的劝说,让他们两人降职调任到扬州偏远之地,立刻赶赴上任不允拖延,且其麾下部众,皆交由朝廷兵马统率,也就是曹操之手。

    朝堂的争端争论,算是颇为热烈,特别是董承、伏完还敢当堂对峙,扬言要揭穿曹操面目。

    此事传到了张韩的耳中。

    彼时正在大理寺查阅审讯录事的张韩觉得耐人寻味,因此从南临山军营叫来了贾诩。

    一同参详。

    “君侯,此事的确蹊跷,按照审讯来看,这些死士虽然什么都没透露,可口音难改啊。”

    贾诩苦笑了起来:“倒的确是夹杂着些许西凉口音,改不全的。”

    他就是西凉人,这些所谓死士再怎么装,贾诩也能听出端倪。

    而且方才他还亲自去狱中看了几眼,问询些许微不足道的小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