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人吧,都是这样儿的,眼界提上去,兜里鼓起来,就不计较那仨瓜俩枣的了。

    以前,公社轴承厂的工人就是大伙儿心里顶好的工作,赵柯在那儿上班儿,村里人嘴上心里全都羡慕。

    如今,当工人,工作体面也轻松,但赵村儿大队的社员们互相一合计,去工厂挣钱,没有大队的工分,砖窑、养猪、庄稼的分红,肯定都捞不着了,那还没有在大队出大力挣得多。

    之前酸菜厂的名额,余家丝毫不惦记。

    大队又是养猪场,又是承包酸菜厂,现在刚盖出学校,加上附近婚嫁打家具……余家木匠活的单都排到年底去了,一天到晚的忙。

    两家人一起干,余三舅不藏私,不计较,一起干活儿,挣的钱都是平分,还教侄子们手艺,大舅家占便宜,她心里明镜儿的,人就越来越和气。

    兄弟、妯娌、婆媳之间,摩擦都少了。

    老太太看他们这样儿,也闲不住,问赵柯:“有啥事儿用的上我,给我安排安排,我这把老骨头得多活动,不然人要待废了。”

    赵柯故意作出警惕的表情,“您老当益壮,这妇女主任我可不撒手。”

    刘三妮儿说她,“一个妇女主任,就知足了?你还真要一辈子窝在咱们这赵村儿大队啊?”

    高玉兰咔咔磕开一颗瓜子,吐掉瓜子皮,道:“咱们这一个小村子,能有多大发展,赵柯都把何东升那养闺女送进文工团了,以后要是好前程,可不能在咱们这儿耽误。”

    赵柯送出去多少人了。

    大家碎嘴子,连赵柯都不放过,可全大队都认为,想走出农村,对别人来说很难,对赵柯来说肯定轻而易举。

    全大队意见统一。赵柯早晚会飞出赵村儿大队。

    而赵柯实事求是道:“是百灵自个儿有本事。”

    如果何百灵不行,她就是硬推,也推不上去。

    更何况,赵柯只是得到了一个消息,帮她报上名,顺水推舟送一程,算不上硬推。

    高玉兰又道:“不说何百灵,咱大队小学今年的毕业生呢?”

    前些年,赵村儿大队的升学率不高,一来没钱,咬牙供孩子读书的少;二来,不重视教育,确实考不上。

    去年冬天的社员大会之后,顾校长和吴老师给大队排班排课,今年上半年学校的课程也进行了整改,课程强度和内容、深度都加强了不少。

    低年级打基础,四五年级为考公社中学做准备。

    今年大队小学的五年级有八个学生,何百灵和赵小草、杨毅、谷三妮儿都是毕业生,何百灵去了文工团,剩下的七个学生,赵柯和赵新山以及赵四爷等长辈聊过,必须都得送进中学,而且必须要拿到好成绩。

    为此,顾校长用心教了半年,甚至放假这段时间,顾校长、吴老师、余秀兰三个人的精力也都在这七个学生身上。

    赵柯上过公社的中学,他们临去考试之前,她还特地回学校取经,拿到了前两年公社入学考试的试卷,让他们模拟测试一下。

    模拟成绩很不错。

    过两天,就是中学的升学考试,三个老师带队去公社参加。

    高玉兰这是已经提前盖章,他们能考上中学,并且将功劳全都放在了赵柯头上。

    赵柯道:“大队进行基础建设,当然要支持教育发展,但教书的是我妈他们,学习的是学生们自己。”

    谁的付出都不能抹灭。

    刘三妮儿看出赵柯不太赞同高玉兰的说辞,便侧头看了余岁一眼,道:“岁岁下半年也该升中学了,她成绩挺不错的,正好赶上入学考试了。”

    她听了赵柯叫“岁岁”,也从小岁改成了岁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