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婚期后延了一年。

    那时,依旧没人觉得他们会散。

    往常从军多是去朔州修城墙,长则一两年,短则几月,有时候秋天去,开春春耕前人就回来了。

    别说几月、一两年,以他们俩多年的情谊,便是等上三年五年,谁都生不出一丁点儿的担心。

    那时卢奶奶和赵家奶奶商量,要不要赶在卢庆出发前把婚事办了,二叔不欲惠香委屈,这般匆匆嫁他,惠香也想多在娘家留几年。

    她父母身体不好,弟弟又年幼,家里许多地方需要她来帮衬,只是父母觉得她渐渐大了,又和卢庆情投意合,不愿意耽搁他们。

    两个孩子坚持,长辈也没再劝。

    那场分别,谁都没太当回事,连分别都是轻快的。

    村里青壮结伴出发,临别还在哄孩子回来时给他们买北边好吃好玩的,兄弟间相互调侃,有人嘱咐弟弟妹妹喂好他们新买的猪,继续盖他们才盖一半的房……

    那天惠香特意戴上了那支桃花簪,牵着弟弟站在卢家亲属里一起送卢庆出发。

    “最多两年,等我回来娶你。”

    惠香把她连夜赶制的平安符塞给卢庆,“嗯,我等你回来。”

    只是,一年,一年,又一年……

    从军的未归,新丁又要出发。

    整整三年,走的人再无音讯,北境战乱的消息不停往他们的小小乡野村庄袭来。

    年年征兵,粮税增长,牲口涨价,日用涨价……

    没盖完的新房成了旧房。

    惠香等啊等,等到她嫁衣都不再簇新,她爹因一场风寒落了肺病,到了冬天开始咳血。

    弟弟小,娘没主意,惠香做主把家里田卖了给她爹看病,家里积蓄吃空了,病依旧不见好转。

    卢彩蹚着雪提着粮食往惠香家送,才进赵家门,便听几个外村的媒婆在给惠香说亲。

    “孩子,你也要替自己想想呀。”

    “你就是不为自己想,你也为你爹你娘你弟弟,替家里想想啊。”

    “我和你娘是同村,必不会骗你,那吴家孩子懂事能干,比你还小一岁,模样也不比卢家那孩子差,家里就他一个儿子,上头三个姐姐都出嫁了,下面两个妹妹年纪不大,就是个商籍,可商籍农籍对咱们说有什么差别,不都是过日子吃饭?你过去也不用受婆婆妯娌刁难挤兑,多好啊。”

    “是呀,那孩子母亲和你娘是同村,你小时候也见过的。”

    惠香不住落泪。

    那几人见劝不动,便叹道:“听镇上人说,头几批的兵丁都调到西边打蛮子了,现下蛮子都打到朔州来了……若卢家那孩子能回来,别管多久,你等他,也是段佳话,可这都几年了,卢家那孩子一点儿音信都没有。婶子说直点难听点,那孩子说不定早就死在外头了。”

    听到这儿卢彩听不下去,憋着一股气,提着粮食踹开门,“胡说八道什么!我哥才没死,你才死在外面了!”

    她和那几个媒婆吵了好大一架,惠香望着她却只是无声落泪。

    赵家亲戚本就少,这病拖拖拉拉又像个无底洞,赵家没粮下锅,还愿意帮衬的也只剩卢家。卢庆生死未卜,卢家并不富裕,两家又没真的结亲,即使她已经嫁过去,也不能为了娘家拖垮了卢家。

    终究,惠香还是答应了。

    没几天就把卢庆送的所有聘礼,卢家帮衬的米粮全都退还给卢家。

    村里小姑娘听说了,便对着卢彩骂惠香,说她攀了高枝,南桥镇吴家有钱,给她家送了好些礼好些钱,人家瞧不起卢庆这穷小子了。

    退礼那天,卢彩恨极了惠香,要她把那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