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学院大会堂,又在第二天接着召开了另一场秘密会议。

    参与本次会议的,都是华国可控核聚变领域的重要专家学者。

    其实院士评选投票的时候,也并不是所有的院士都要到现场,只有被抽到的才有投票权,

    如果被抽中了,又实在脱不开身,也可以在线上进行不记名投票。

    但这次被抽中的钟维坚院士,却被通知必须来到现场,

    除了他,整个EAST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不管有没有抽中,甚至有些不是院士的,也都被通知过来燕京。

    在院士评选大会上,钟维坚也和其它聚变项目的负责人私下简单地交流了一下,发现他们EAST其实并不是個例。

    几乎所有可控核聚变的国际合作项目,都被要求进行设备的升级改造。

    至于华国自己搞聚变堆,则更加简单粗暴了。

    甭管是托卡马克、仿星器,还是箍缩装置,直接就是全面暂停!

    钟维坚立即就猜到了在院士大会之后,肯定还有一场非常重要的会议。

    国家对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将会有重大的调整!

    这让他们这些从事可控核聚变的人,都感到有些提心吊胆的,

    认为这是要大幅度削减可控核聚变的预算,甚至是直接砍项目的节奏……

    这种事在国际上,其实也正在发生。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

    在启动初期,这个项目的预算仅为63亿美元,原本计划在2016年完工,

    但随着项目的进度不断延期,现在预算已经增长到了220亿美元。

    而且随着开工效率越来越低,工程进度的延期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这意味着220亿美元预算,也只是‘现在’的预估,以后肯定还会不断地增加。

    预算不停翻倍也就算了,关键是工期已经延误快十年了,完工的日期还遥遥无期,俨然已经成为了超级无底洞。

    《科学M国人》在一份报告中就披露了这一情况,认为全球最大的“人造太阳”项目已经深陷泥潭。

    “预算失控、工期推迟,导致ITER项目正处于“创纪录的灾难边缘”,它很可能成为历史上工期拖延最久、成本膨胀最厉害的科学项目。”

    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不看好可控核聚变的应用前景,老M频繁退群,高卢鸡多次造假,导致这个项目现在矛盾重重。

    如果不是华国硬着头皮扛起大旗,ITER早就在‘世纪超级烂尾工程名单’上,写完最后一个字母了。

    相较于ITER,华国的EAST情况就要好太多了,说它是核聚变领域的灯塔也毫不为过。

    钟维坚有点搞不明白,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召开这么一场奇怪的闭门会议……

    直到他看到康驰也出现在会场后,心里顿时隐约猜到了点什么……

    “……经科学院申报,长老院批准,正式任命康驰院士为华国可控核聚变总工程师,统筹国内所有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的研发项目!”

    哗——

    听到这个消息后,现场顿时就沸腾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