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差不多,结构也很像,但能量密度目前只能做到90-120Wh/kg,还不及三元锂电池的一半。

    加上其主要材料,是比较便宜常见的纳、铁、锰、铝等等,因此一直被视为铅酸电池的接任者,二轮电瓶车和老头乐的新宠儿,

    反正搞新能源汽车的,压根就瞧不上它。

    不过后来随着锂电池的成本上升,技术陷入瓶颈,以及钠离子电池的技术逐渐跟上,这几年钠离子电池似乎又火了起来。

    许多新能源汽车厂商,都开始在这一块布局发力,试图将钠电池作为锂电池的备胎,用在中低端的产品上。

    如果他们知道,康驰这里有一块能量密度高达300Wh/kg的钠离子电子,

    也不知道新能源市场,会发生多大的地震……

    估计可能是康驰造的原型机,装的电池容量太敷衍,导致系统以为他太穷了,所以于是无论是结构材料,还是电池方向,都似乎在朝着便宜耐造的方向升级了……

    整理完得到了知识后,康驰第一步就把采油机的外壳给拆了,然后把里面的钠离子电池包,一个个卸了下来,最后转手上网采购了一批三元锂电池包……

    是的,他准备狸猫换太子,阉割一下这台采油虫。

    300Wh/kg的钠电池可是大宝贝,康驰既舍不得,也不敢现在就拿出来。

    这东西搞不好,是会撼动锂电池产业根基的!

    本来整出一个采油虫,就已经有点夸张了,

    特殊不锈钢材料,他还能在大汉硅业立个项,让大汉硅业帮他造出来,但这钠电池就实在是解释不清楚了。

    在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之前,康驰也只能选择冷藏它了……

    接下来的这几天,康驰则基本都在绘制各种图纸,

    首先是被他命名为309S+的加强不锈钢冶炼炉,绘制好后,直接发给了还在钢城的方强,要求他在半个月内,完成制造和零部件生产。

    其次,则是采油虫本身的设计图。

    目前的采油虫尺寸明显还太小了,只能当个技术验证机,想要大规模开采页岩油,必须得上大家伙才行……

    时间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八月份下旬,气温也差不多升到了一年的最高点。

    就在大部分人都感到酷暑难耐的时候,李晨却裹着一身厚厚的羽绒服,冻得瑟瑟发抖……

    因为他正在北纬33°东经91°的各拉丹冬雪山!

    当然,

    只是在山脚下……

    李晨虽然胆子大,但作六千六百多米的雪山,他还是相当虚的。

    自从放了暑假后,李晨便拉着两个同学一起,开启了愉快的高原自驾游,

    一方面是为了旅行避暑,另一方面,则是想顺便拍点素材,整几期设备极限评测,

    比如在零下十几度的雪山上,拍摄星空延时,测试设备的稳定性和续航能力之类的……

    至于为什么要拉上两个体型精壮的同学……

    当然是出于安全考虑,轮着开车,互相也有个照应,

    至于让他们帮自己背那几十上百斤的设备,都只是顺便的,

    真的。

    跟着他免费旅行,大把人抢着来呢!

    “晨哥,我不行了……歇会,歇会!”

    “我也不行了……”

    “……”

    “刚刚不是才休息了么……”

    “哥,这是高原,几十斤的设备,你背一下试试?我没缺氧就不错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