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兵不动,更是没有丝毫进京勤王的意思。”

    “小侄敢问梅世叔,您当真忠于建文皇帝吗?”

    这不只是李弘壁一人的疑惑,更是后世千万史学家的疑惑。

    若梅殷当真忠于建文皇帝,那他为何会按兵不动,眼睁睁地看着朱棣攻破金陵帝都,覆灭建文朝廷?

    但若是梅殷不忠,那他为何不早早地投降燕王朱棣,反而一再拒绝燕王朱棣的招抚,甚至不惜割下燕使耳朵鼻子与燕王朱棣彻底决裂,以此表明心志?

    既不归顺燕王朱棣,又不出兵救援建文皇帝,他梅殷就这么一直按兵不动,究竟想做什么?

    梅殷深深地看了李弘壁一眼,并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自顾自地斟了一杯酒,然后一饮而尽。

    “老子心情现在很不好,你小子既然那么聪明,自己猜去啊!”

    “或许不用猜了。”

    李弘壁拍了拍李景隆的脑袋,将这个被吓傻了的老纨绔惊醒,然后示意李景隆滚到一边去,自己坐在了梅殷对面。

    他也没有急着开口,同样拿起酒壶给自己倒了一杯酒。

    眼瞅着李弘壁要喝进嘴里,李景隆在一旁低声提醒道:“吾儿,小心有毒啊!”

    李弘壁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随后一饮而尽。

    “其实白天遇刺的时候,小侄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若梅世叔当真有心杀了我们,何必还派遣淮安军一路护送,直接将我等截杀在出使途中,这样反倒可以给淮安军留下一些余地。”

    “而城门口发生的事情,更是作证了小侄的猜想,想杀朝廷持节正使之人,并不是梅世叔,而是淮安军中的某些人。”

    “哦?”梅殷笑了,“他们为什么要杀朝廷正使?”

    “因为忠诚!”

    李弘壁又倒了一杯酒。

    “淮安军中,不乏大量建文死忠,比如白天见到的那个书生,应该是叫做黄彦清对吧?”

    听到这话,梅殷脸色微变。

    永乐使臣连黄彦清都认识,看来淮安军中出了不少内贼。

    李弘壁成功镇住了梅殷,接下来的谈话就轻松多了。

    “这些人以为,只要设局杀了李景隆这个朝廷正使,那永乐皇帝就会勃然大怒,改变对淮安军的招抚政策,如此双方只会兵戎相见!”

    “对他们而言,永乐皇帝就是一个篡权夺位的乱臣贼子,所以哪怕是死他们都不会归顺投降,杀了朝廷正使李景隆,双方就没有缓和的余地了。”

    梅殷听到这儿,满脸欣慰地点头赞许。

    “你确实很聪明。”

    “老天爷真是对你李家不薄啊!”

    李弘壁叹道:“今日那黄彦清的动作,更是证实了小侄的猜想。”

    “梅世叔身为淮安总兵官,乃是执掌四十万淮安军的统帅,可这只是名义上罢了。”

    “如果小侄没有猜错的话,这四十万淮安军只是一个虚数,真正的可战之士不到一半,而且这一半可战之士里面,还是派系林立、互相制衡。”

    “最主要的两大派系,当是亲燕派系与建文派系,有些将士不想与燕军打仗,想要归顺燕军,而有些将士则听命于建文死忠,还想着精忠报国为建文帝尽忠!”

    “如此一来,两大派系你争我斗,虽不见刀兵,但凶险更甚战场!”

    李弘壁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所以,梅世叔当年按兵不动,并非是身怀异心,而是因为淮安军不能动!”

    “把这四十万将士强行留在淮安,梅世叔还可以压制住他们,但若是带领他们进京勤王,到了那个时候,他们是勤王还是杀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