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的程朱,自然也发现了些许有问题的地方,他也见过有人就此提出异议,只不过这些声音很快便被镇压下去了。

    而今这所谓科学,不过就是沾染了一些儒学的偏激学说罢了,刘季篪故意让这解缙当众阐释科学理念,并非是为了助他宣扬科学,而是在他阐释之后,就此抓住疏漏,运用程朱将其彻底击溃罢了。

    何为科学?

    科学与程朱有何区别?

    这是在场所有文人儒生,一直想要知道答案的共同问题。

    面对这个难题,解缙依旧面不改色,微笑答道:“万物在心,不在理,心即理,心即良知,心即大道!”

    “科学正是出自格物致知之道,出自圣人之道,而圣人之道,就在诸君心中,就在诸君脚下!”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文人儒生顿时骚动了起来。

    心学!

    这所谓科学,竟然就是心学!

    他们是心学门徒!

    什么“万物在心不在理”、“心即理”、“心即良知”……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心学理念!

    心学啊!

    这个沉寂百余年的庞然大物,难道又要冒出头来,再次崛起了吗?

    理学与心学之争,始自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朱文公与心学鼻祖陆九渊陆象山,于鹅湖寺论道,双方就各自的理念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此次名留青史的“鹅湖之会”,双方争议激辩了整整三日,象山心学略占上风,但最终结果却是不欢而散。

    但此次论道结果,却是决定了程朱理学与象山心学截然相反的命运。

    朱子曾批判“科举累人不浅”,但却说“废他不得”,建议对科举考试加以修正,从而为国家选拔人才。

    然而陆九渊平生热爱讲学,并不热衷科举,只有过数年官宦生涯,曾尖锐辛辣地批判科举制度只是利欲之途,对发扬孔孟之道并无益处。

    科举考试乃是朝廷笼络读书人的重要手段,朱学对科举持修正态度,陆学却持明确的反对态度,历朝皇帝自然更愿意接受朱学。

    因为朱子学有利于稳固朝廷统治,成为朝廷统治万民的思想根基,故而朱子学自南宋末开始,便被朝廷钦定为官方学说,地位不可动摇!

    元代以后外族统治中原,蒙古贵族为安抚汉地,更推崇朱子学在思想方面对百姓的统治,朱学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到了本朝,太祖高皇帝同样定下了程朱为主,更是进一步将朱子的著作定为官方科举考试的必考教材,彻底确立了程朱的管学地位。

    朱子也因为集理学于大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大贤”,被天下儒生奉为“万世宗师”,他的程朱理学就此大行其道,牢牢占据了儒学正统地位。

    反观陆王心学,陆九渊本是宋代儒学巨擘,但其学说受到了佛教禅宗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事实,陆九渊其言和其行均带有明显的禅学色彩,导致宋代、元代、明初学术界普遍陆学为禅学,即认为陆九渊学脉源于禅宗,朱子多次明确指出象山心学为“禅”,使得象山心学为禅学的观点在天下文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遭受到了多种非议。

    陆九渊在世之时,通过各种渠道与朱子反复论辩,朱、陆两派大体上势均力敌,但陆九渊死后,陆门弟子未能将师说发扬光大,反而在与朱学的抗衡中日渐衰落,加之心学门徒袁袁燮等人也受到迫害,心学群龙无首,就此衰落了下去。

    象山心学如今不过在浙东四明(浙江宁波)盛行其道,加之门徒较少,完全得不到推广与传播。

    朱文公之学行于天下,而不行于四明。陆象山之学行于四明,而不行于天下。

    但谁都没有想到,一个解缙横空出世,带着他总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