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贯,我收买这些毛皮和人参花了三千贯左右,因此可以赊账作价两万贯卖给你。”

    朱高煦的这番话是杨彬没有想到的,毕竟如果没有朱高煦,以他杨彬以前的门路,顶多倒卖几百张毛皮就算压了棺材本了。

    如今朱高煦大手一挥,不仅准许自己赊账,还直接让出八千贯的利给自己。

    这么一笔大利,放在平日里,却是杨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八千贯,哪怕除去制作成衣成本,他也能净赚七千七八百贯,足以在南京城买下好几条街。

    杨彬不是傻子,朱高煦让出这么多的利,自然不可能是单纯的回报他,因此他小心翼翼的询问道:

    “不知殿下有什么需要草民帮忙的地方?”

    “粮食……”朱高煦单手撑在腿上,身子往前探了探道:

    “我要你把这两万贯钱分作两半,一半带回来给我,一半从淮安府和山东一带买来粮食给我。”

    “路上的火耗只要不超过三成,我都能接受,另外你再给我雇些五十名吏目,每人俸禄二十贯。”

    朱高煦的话一经说出,杨彬脑中就跟着转了一圈。

    以当下的粮价,一万贯钱起码能买到两万八千余石粮食,即便扣除三成火耗,也能将两万石粮食运抵吉林城。

    想到这里,杨彬连忙赔笑道:“殿下给予我恩惠,我怎么还能让殿下出着火耗的钱。”

    “这样吧,草民明日就带着毛皮人参返回江南,八月末就能带回粮食给殿下。”

    说到这里,杨彬又作揖道:“只是粮食的数量太大,加上从三万卫到吉林城这一路不太平,因此希望殿下调兵护卫。”

    “这个好说……”朱高煦看向了亦失哈:“你让张纯带着二百兄弟陪着杨善人带货物南下。”

    他没有让林粟跟着杨彬南下,因为眼下的林粟还在学习中,反倒是张纯可以借这个机会去南边走走。

    “既然如此,那草民告退……”

    杨彬知道朱高煦这样的存在日理万机,所以在生意谈好后没有继续留下,而是识趣的准备离开。

    朱高煦见状也让一名兵卒送他回住所休息,同时在他走后对亦失哈询问道:“水泥场如何了?”

    “回殿下……”亦失哈作揖回答:“如今每五日驱马队前往三处矿场拉运料子,每次可拉回五百石料子。”

    “当下场中雇了二百个健妇,使用六十头牛拉拽,每日可以研磨配置出三千斤,每次料子可用二十五天,现在已经存了四万多斤水泥了。”

    “好!”听到水泥的产量和存量,朱高煦脸上也露出了笑意。

    尽管依照当下的产量,吉林城的水泥场一年的产量都不如后世一个小型水泥场一天的产量多,但对于朱高煦和吉林城来说已经足够了。

    在他规划的吉林城屯垦水渠图中,水渠总长度是二十六里,可以浇灌十五万亩耕地,需要用到七十八万斤水泥,以一千人来算,工期需要整整九个月。

    只要有了水泥,河沙和碎石都可以从旁边的松花江中获取,顺带可以将松花江简单清淤,不至于来年水漫河堤。

    这个时代的吉林城要到九月末才会降雪,也就是说朱高煦他们差不多有三个半月的时间。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六月中旬就得动工,到时候能攒到十五万斤水泥,大概可以修建五里水渠,能灌溉最少三万亩耕地。

    这样的灌溉面积,对付今年吉林城这难以突破三万亩的耕地,绰绰有余。

    唯一让朱高煦有些焦急的,就是兵卒们的学习进度太慢,而且吉林城的基建严重拖延了他们的练兵进度。

    因此秋收前对西阳哈的行动,朱高煦还在迟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