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司主事,海西女真人金察,这是洪武二十八年参加吉林卫学的学子,他当初已经十六岁,算年纪大的一批学子了。

    朱高煦靖难南下的时候,他由孙铖带着南下,不过功劳不显。

    朱高煦委任他为税务司主事,只是因为他是同批学子中年纪最大且做事还算稳重听话的人。

    现在看来,他做事不仅听话,还足够狠。

    “有人弹劾伱办错了案子,你怎么看?”

    朱高煦看向金察,金察闻言却用带着女真口音的官话作揖回应:“人多嘴杂,臣确实办错了不少案子,下面的弟兄也赔偿医药费了。”

    “嗯,办错很正常,反正能被你们看上的,也只有上百亩的大户。”

    朱高煦不以为意的笑笑,对于他来说,江南的官员既然敢在庙堂上对他风言风语,那他自然要回以颜色。

    原本他还以为这群人的屁股有多干净,结果一查一大片,没几个屁股干净的。

    手里握着几百亩耕地,却理直气壮的用中户乃至下户的身份来缴纳税粮。

    原本他们应该交上百石,可改为中户和下户后,再利用官身和功名的福利蠲免一部分,到最后只需要交二十几石税粮。

    改个纳税身份的事情,就让他们少交了七八十石赋税。

    朱高煦算是看清楚了,他根本不用抓住天下人和天下官员,他只需要抓住江东六府、浙北四府和江西的南昌、吉安二府就足够。

    抓住这十二个府,就等同抓住了三成官员的根子。

    “庙堂上近来还有不满之言吗?”

    朱高煦靠在椅子上,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胡纶闻言点头:“自然是有一些的,不过都是对税务司的。”

    他说着,同时看了一眼金察,心里不免对金察不怕事而佩服。

    不过他也明白,只要自家殿下还在,金察就不会出什么事。

    “把他们的注意暂时转到税务司,别耽搁东北的开发。”

    朱高煦放下茶杯,交代的同时,胡纶也为金察感到了压力。

    还好税务司的清查是针对江东六府,不然恐怕整个江南的压力都得金察来担了。

    他一个小小的六品官员,能担下什么?

    胡纶思绪还没放下,便听到脚步声从外走来。

    待他回头,便见郑和脸色严峻的走来,并朝着朱高煦作揖:

    “殿下,陛下请您去一趟武英殿。”

    “准备金辂。”朱高煦站起身来,看样子早就知道自己会被朱棣请去。

    “继续做你们的事情,不用管旁人,渤海的底子还很足!”

    路过二人时,朱高煦安抚了一下,随后便带着郑和走出春和殿。

    乘坐金辂,朱高煦路过了文华殿,依稀可见殿内有不少当差的文臣往这边看来。

    “殿下此举,倒是让庙堂之上群臣人人自危了。”

    驾着车,郑和笑着开口,可朱高煦却轻嗤:“我父子打进京城的时候,他们就应该想到这点。”

    “我自认给足了他们面子,但他们还想蹬鼻子上脸,那就得教训教训了。”

    “治理天下,并不是非他们不可……”

    朱高煦说罢,金辂也走过了文华殿前,穿过文楼、武楼,抵达了武英殿门口。

    下车步行,不多时朱高煦就走进了武英殿内,并且见到了正在武英殿里坐着,效仿朱高煦挂地图行为,挂上了一幅比较‘抽象’的天下地图。

    上面用朱笔圈了不少地方,看样子都是朱棣在意的地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