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豆料吗?”

    亦失哈对关外马场是否需要那么多豆料表示质疑,毕竟按照正常的军马来说,每日也不过是三斤马料干豆,偶尔还得消食,一年顶多七石。

    一百五十万石马料干豆,这都能养二十多万军马了,民马根本吃不了那么多。

    民马的饲养方式,顶多每天一斤豆料加十斤草料就足够,一年顶多二石五斗豆料和三十束草。

    这么算来,朱高煦这一百五十万石马料干豆,足够养活六十万匹民马。

    “算上这六万匹民马,我们在关外有多少民马和军马?”

    朱高煦没有回答问题,而是提出新问题给亦失哈。

    “哈剌兀死后,兀良哈每个月都有人南下投靠我们,他们的羊群我们保留,但牛群和马群都被奴婢收集,按照您交代的放置在了吉林、长春、肇州、韩州等处牧场。”

    “眼下,这四地牧场有马场十五处,有军马七千八百余匹,民马三万七千六百余匹,算上六府二州民马就是接近十万匹。”

    “除此之外,还牧有牛群四万四千余头。”

    “这些马群和牛群,每年都能增长三成左右,如果按照殿下您这种豆料配给充足的养法,顶多五年,民马数量不下三十五万匹,牛群不下十五万头,军马不下三万匹。”

    “当然,奴婢说的这种增长速度,是将它们全部放养牧场和马场之中。”

    “如果还要从中挑选挽马、耕牛去参加开荒和耕种的话,那肯定达不到这么多。”

    相比较朱棣将马匹交给百姓,把风险交给百姓的养法,朱高煦这种专设机构官营养马的速度无疑更快,养出的马匹也更好,不过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耗费比较多。

    “如果算上已经发出去的民马和耕牛呢?”

    朱高煦再次开口,亦失哈听后则是迟疑:“那样速度会更快,但这样做会耽搁开荒速度。”

    亦失哈以为朱高煦要把发出去的耕牛、民马回收,但朱高煦的意思是把民间的耕牛和民马马料也算上。

    “算上民间耕牛和民马的口粮,让它们产下小牛、马驹后送给牧场,这样速度会不会增加,开销又会增加多少?”

    朱高煦说出自己的想法,亦失哈听后只能从袖中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小算盘一阵敲打。

    不多时亦失哈才开口道:“如果是这样,那五年后的民马数量恐怕不低于六十万匹,牛群不低于五十万头,军马应该还是三万匹左右。”

    东北百姓手中耕牛最多,民马其次,因此如果把民间也算上,那不管是马群还是牛群,数量增长都将十分惊人。

    “不过这么一来,后续的豆料恐怕反而不够了……”

    亦失哈提出了问题,但在朱高煦看来这不是问题,马匹和牛群就是生产力,如果东北真有近百万挽马、耕牛,那它们所带来的生产力足够满足一千多万亩耕地的开垦,算上人力就是两千余万亩。

    东北要是真有两千万亩耕地,那即便亩产实粮六斗,也完全可以养活五年后的二百余万百姓,并且向北平输送数十万石漕粮。

    何况如果牛群、马群数量能达到百万,那它们后续增长速度将会更快,这对于北方经济恢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朱高煦记得不错的话,历史上永乐元年军民马不足四万匹,朱棣让百姓自己承担风险,结果只花费十九年就突破百万匹。

    现在东北采取的方式是官府承担主要风险,马户承担次要风险。

    按照之前在吉林马场的养马效率来看,这样的效率远远高于朱元璋和朱棣的办法,就是费钱。

    不过钱嘛,投入进去日后都可以赚回来。

    眼下,他要花十年挑战历史上朱棣花十九年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