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气后开口道:“事情难办,可终究得办。”

    不多时,武英殿的阁臣们走入殿内,五人并排对偏殿内的朱高煦作揖。

    “有些东西,你们不沾惹,他们便会沾惹上你们。”

    眼见只剩双方,王义这才开口道:“我不知道你当时在想什么,以你的脑子不可能想不到你拒绝的结果。”

    “别以为殿下和你们和声悦气就代表可以无下限的容忍你们,伱们开了一个头,辽东和山东就会跟着开这个头,到时候就是整个北方和西南都会开这个头。”

    “你先回去吧,事情我会办的,陛下那边我也会与亦掌印说说,让他替你说说话。”

    这些不能说,能说的那些又登不了台面,这就是陈昶面对的尴尬局面。

    “若是我们真的要求过分,那应该让朝廷把铁路从肇州修到奴儿干去。”

    二人不动如山,陈昶也压根没有被刚才的那些话给说动摇。

    “奴婢领命。”亦失哈躬身行礼,朱高煦也不再言语,低着头继续批阅起了奏疏。

    “……”陈昶没说话,王义继续开口:

    “不说话也没事,我今日就是想提醒提醒你们,朝廷要修铁路或者干什么,你别都别插手,陛下自会定夺。”

    “我的话你们记好,陈昶你留下,李失你们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

    因为有一面屏风,故此他们看不到朱高煦。

    “多谢国公。”能得到体谅,陈昶也便没了什么怨言。

    “都督府确实举荐不出来人。”陈昶紧皱着眉头回应,并反问王义道:

    “国公,你能找出一个不错的将领进入殿阁吗?而且进入殿阁容易,想出来就难了,您让我举荐谁?”

    这些派系光是听听就令人头疼,就连威望很高的王义都觉得麻烦,何况陈昶?

    “也是难为你了……”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去理政吧!”

    “臣等领谕……”

    朱高煦的声音从屏风后传来,王回等人纷纷回到了那长长的桌子面前开始理政。

    瞧着他们离去,朱高煦这才放下朱笔,将昨日未能处理完的奏疏处理好了一堆。

    “那个王回巧舌如簧,用他来制衡杨荣和杨溥正好。”

    “不过你得盯紧点,他的奏疏好好核查,避免被钻了漏洞。”

    “是……”亦失哈点头,可看了看殿外后,又小声道:

    “既然有危险,那为何不换掉他?”

    “换了容易,再找一个就难了。”朱高煦话音落下,突然调转话题询问道:

    “各地的铁路修建如何,另外陕西的杨士奇和交趾的傅让、王骥又如何?”

    他询问了当下关心的一些事情,亦失哈闻言作揖道:

    “托陛下洪福,各地铁路修建的十分顺利,漠北铁路已经修抵镇虏卫,正在往海喇儿修去。”

    “西北的铁路一分为二后,如今南段已经修抵太原府境内,北段已经修抵定襄(呼和浩特),正在往九原修去,预计年末能修抵九原县。”

    “中原铁路已经从渭南修抵潼关,京津铁路还有二十里就能完工,算上检查的时间预计七月中旬通车。”

    “四川那边的铁路,已经从江油修抵德阳,南边的滇越铁路也从海阳修抵宣光。”

    “各地铁路都有进展,您不必担心。”

    “至于陕西的杨士奇,他倒是十分老实,不过他儿子杨稷却在家乡犯下了不少事情。”

    “陛下,要我说,不如以他儿子做借口,将他罢黜回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