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若是能惠利苏松二府而不亏损国库,理当在江南之地推行。”

    不多时,待朱允炆也吃完东西返回,爷孙二人便沉默着处理起了奏疏,直至辰时六刻,宫内的寂静才被脚步声和唱礼声所打断。

    如此过了半个时辰,朱高炽才带着一卫兵马姗姗来迟。

    “二位殿下……”

    他们所说的事情,其实都是些县镇盗匪或常例、或升迁的小事,但朱元璋却坐在位置上听得认真。

    这中间的利润,可是接近七百文啊……

    “爷爷传来了什么话。”朱高煦忐忑的看着太监,那太监见状也躬着身子,保持作揖的姿态说道:

    随身太监上了高台,对二人作揖,二人也没按耐住,直接询问:“皇爷爷和太孙何时来?”

    “臣户部主事徐允中,特此奏拜陛下……”

    他如此频繁的举行朝会,为的就是不想让自己与百姓脱节,而这一件件小事,正是他体察臣子是否隐瞒民生的手段。

    卯时五刻,当唱礼声在奉天广场之上响起,净鞭声也一声又一声的炸响。

    朱元璋为什么不开心,他比谁都清楚。

    待那卫兵马站稳脚跟,朱高炽才气喘吁吁的走上了高台,与朱尚炳二人作揖:“兄长,炳弟……”

    “在军营内检阅一遍大军后,可有什么感悟?”

    末了,只有朱允炆却上前安慰道:“你这回答爷爷很满意,只是前番发生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你别往心里去。”

    朱元璋考校起了他们,但朱济熺与朱尚炳却下意识对视一眼。

    “今日的检阅,由奴婢代为巡视。”随身太监回礼禀告,只是答案让朱尚炳二人脸上有些不好看。

    “陛下口谕,言殿下学有所成,日后无须在颖国公府内学习了……”

    “两刻钟都过去了他才来,等会有他好受的。”

    “臣吏部侍郎胡……”

    朱高炽气喘吁吁,脸上通红,显然是一路小跑过来的。

    太监仅向朱高煦及傅友德、傅忠行礼,并未将傅让放在眼中。

    “此政虽为仁政,但毕竟只施行了四天时间,具体的还是得往后面看。”

    “可惜了……”

    “这兵马又不是他的,他激动个甚。”

    “确实”朱尚炳也跟着笑了出来,不过笑着笑着他就收敛起了笑容:“比起他,那朱高煦倒是举止抢眼。”

    只是不等他想好,旁边的朱济熺却以幸灾乐祸的口吻对他说道:“你瞧,他这会儿才来。”

    “先进府里说事吧。”

    按照礼制,大臣奏事时需预先咳嗽一声,从班末行至御前跪奏。

    朱济熺与朱尚炳来到了武英殿,这说明他们已经检阅完了军队。

    “那便好……”傅忠兄弟叹了一口气,傅友德也是跟着安心不少。

    只是不等他们安心,书房外便传来了脚步声,四人抬头看去,却见一名婢女走到书房门口行礼:

    朱尚炳轻嘲朱高炽,而后便与朱济熺一起催促军营将士前往大教场演武。

    朱元璋瞧着二人坐下也不说什么,只是埋头处理奏疏,时不时与朱允炆讨论一些奏疏内容合不合规矩。

    样样不如朱高煦的他,真的能凭着嫡长的身份压他一头,当上那燕王吗?

    由于昨日朱高煦放了假,因此这批奏疏都是朱允炆及朱高炽等四人处理的。

    两刻钟后,二人带着大批太监兵卒回到了武英殿内,朱元璋也坐回龙椅上,开始阅览奏疏。

    毕竟一贯钞在市场上只能抵二三百文,而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