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要想走私的话,难度比较大。

    用重金收买羌酋,可得些许良种。

    但要多的话,不可能。

    “百十匹的话,也够了。”

    南马个子虽矮,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优点。

    那便是耐力强。

    若是西域马能与南马杂交,生出高大威猛,又耐力十足的马匹,那自然是最好的了。

    “殿下,既是要去买马,便需要找会相马的人,免得被人蒙骗。”

    刘禅轻轻点头,他说道:“你放心,我早有安排,我已找了马媛后人了。”

    随着马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马这一行业也应运而生。

    比如春秋战国时的寒风相口,麻朝相目,秦牙相前,赞君相后……

    以及西汉时的仪长孺相额,中帛氏相齿,谢氏相马鬃、马唇,丁都君相马的身材等等。

    而相马集大成者则是东汉的马媛,他选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良马各部位应具之优异形态集中在一马身上,使这匹马的外形骨相达到良马最完善的境地。

    刘禅选的人,自然也是得了马媛真传的。

    “如此的话,臣下便放心了。”

    有了相马者,买马的时候就不会被骗了。

    “殿下准备在南郡养马?”

    刘禅摇头,说道:“非是在南郡,而是在武陵、长沙、零陵三郡设马场养马。”

    养马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刘禅这段时间从古书上,或者是直接询问养马人,将如何养马,养马的条件与成本,都是了解清楚了。

    马居六畜之首,无论在游牧文明还是农耕文明中,马都是先民不可缺少的帮手,或者说马就是生产力的标志。

    很多人有误解:马只要喂草不就可以了吗?草不是到处都是吗?养马是很简单的事情。

    其实,这大错特错。

    马是很精贵的牲畜。

    首先,马是食草动物没错,但是马的消化能力很弱,因为马不像牛一样会反刍。

    养马想一次喂饱几顿不吃,那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也有类似记载:“大中祥符六年二月二日,牧制置使言,淳泽并诸处马监,每冬寒至,春草未出时,马在野,多因草少,致成瘦弱。”而马一瘦弱就干不了活了。

    其次,马的胃口很大。

    一匹马一年的需求量大概是三千多斤;而牛的饲料就比较宽泛,麦秸、高粱杆、粟杆皆可,一年也就接近三千斤;虽然驴和马一样,也不反刍,但是一头驴一年需求的草两千斤,比马少多了。

    再者,马不能光吃草,还得喂粮食,特别是干重活时,战时的战马就更不用说了,几乎“一日三餐”都得喂粮食,甚至普通百姓都吃不上的豆料。

    这成本,太高了。

    “在三郡之地设马场,或还能成。”

    南郡百姓稠密,若是将良田做草场,那不是浪费资源吗?

    “殿下或可让百姓养马,然后官府高价收购,或许可以降些成本。”

    在一边,关银屏亦是点头。

    “这个方法好,若是人人养马,日后军中肯定就不缺战马了。”

    想得倒挺美。

    “此计恐难成。”

    李明与关银屏所想,后世的时候,宋朝也干过。

    而且宋朝丢失燕云十六州,与刘禅现在一样,都是没有主要的产马地。

    《宋史》记载:“元丰三年春,以王拱辰之请,诏开封府界、京东西、河北、陕西、河东路州县户各计资产市马,坊郭家产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