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了解。

    想到这里,万俟卨微微一笑,又阖上了眼睛。

    他本以为,将在朝会上指出金国这一次只是虚张声势的,会是杨存中、张浚这样的老将,没想到会是杨沅这个新人。

    不过,不慌,一切仍旧在掌握之中。

    ……

    大佬们私下里或眉来眼去,或暗自思忖,对于杨沅站出来的举动各有揣测。

    主要是很多人不相信杨沅一个年轻人,会对这样的国之大事,主动提出见解,甚至主导了话题。

    这和主张为岳飞平反不同,那件事平或不平,于杨沅而言,没什么严重后果。

    但是误判敌国形势,又误导了君王的话,后果就严重了。

    所以他们怀疑,这会不会是旁的什么人借由杨沅这个新人之口来推动此事。

    这种事他们也常干,自然本能地做如此猜测了。

    其他朝臣们却在认真倾听着。

    杨沅此番奏对从各个方面的分析,都是有理有据,这就很容易叫人信服了。

    有一些大臣在强调某个论点的时候,坚持抓住一个“仁”或者一个“礼”,就滔滔不绝起来。

    似乎朝廷只要掌握了“仁”或者是“礼”就无敌了,就能应对国内国外的一切问题。

    其实,除了极少数读书读傻了的呆子,大部分这么说的人,他自己都不信。

    只不过抓住大义道理去讲,你就不好反驳他的论点。

    他的论据本身撑不撑得住,于他而言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再一个,他用圣人言论说话,一旦他的主张出了问题,相对来说也就容易推卸责任。

    难道你认为圣人说的不对吗?一定是执行层面出了问题嘛。

    这就是典型的职场思维了,以保全自我为第一考虑,自然就会做出一些在常人看来似乎很愚蠢的行径。

    杨沅是个老实人,还不曾受到官场习气的污染,还是一股清流。

    反正这官儿若是做不成,他大不了回家去继承亿万家产,拥美寻花,放浪江湖。

    他对权力没有那么大的渴望,这就有点无欲则刚的味道了。

    杨沅道:“金人此番点兵,虽然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却也让我们明白了一点:金人实有南下之野心!

    这一次金人虚声恫吓而非真正南下操戈的唯一原因,是因为金人内部尚不太平,有人在掣肘金帝。

    同时,金人要发动这么大的一场战争,需要提前一两年的时间就开始种种准备。

    仓促之间,他们来不及征募兵士、调用车马、筹措粮草、扩充军队。

    因此,朝廷万不可因为金人这一次只是虚张声势便心存幻想,以为今日没有一战,以后也没有一战。

    朝廷还是应该一统人心、积极备战。金人耀武扬威,我宋国难道就没有强弩锐器了么?

    官家英武大度,士大夫不屈其志,大宋军民同仇敌忾,正该利用这个机会,整合大宋武装,演武练兵,一拭其锐!

    朝廷于川陕,可命三军严守,牵制金人,防范夏人;

    江淮和荆湖,当集结兵马,试演操练。

    金人若来战,演练便是实战。金人若不来,亦可提振军心,整饬武备;

    我大宋水师战力远甚于金人,正该扬己所长,开辟海上战线。

    可以清剿贩私海盗为由,切断金人与我大宋、日本、高丽诸国的贸易线。

    金人若动手,我们便动手,战争局限于海上,便不会扩大。

    此举所求,是为战略之胜利,而非战术之胜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