殃民,臣请斩杨沅,以谢天下!”

    马上就有一些即将下岗的台谏官,跟着一起涌上前来。

    “臣附议!”

    “臣附议!”

    “臣请斩杨沅!”

    几位宰相此时也是面沉似水。

    他们和万俟卨是否合得来,那是另一回事。

    但,万俟卨毕竟曾是他们这个圈子里的人。

    结果这才刚刚罢职免官,就被杨沅骂死了……

    此事难免叫人生起一种兔死狐悲的情绪。

    眼见群情汹汹,赵瑗有些沉不住气了,望向三法司,问道:“大理寺,杨沅骂死万俟卨,触犯何罪?”

    大理寺卿吴书刚和司法界的另两位大佬统一了意见,便捧笏出班,信心十足地道:“臣启陛下,律法中相关者,唯有‘骂詈罪’,而‘骂詈罪’条例之中,并不涉及这种情况。”

    晋王赵璩喜道:“那就是没有罪喽?我就说嘛,是万俟卨身体朽败,大限将至,和杨沅有什么关系呢?

    他喝口粥可能也要呛死,难道那粥也有罪?要是判杨沅有罪,那大家以后说话可都要小心了。要是有人不小心自己老死了,怪到你头上,你可说不清。”

    肖鸿基悲愤地道:“官家,不杀杨沅,天下不定、人心不平、朝纲不正啊!”

    “臣请斩杨沅!”

    “臣附议!”

    即将下岗的台谏官们又来神了。

    汤思退略一思忖,出班道:“官家,孔彦舟已兵至颖州,磨刀霍霍。但亦有消息自颖州传来,言金帝仍希望我宋国表明态度,谨守和议,使两国仍能睦邻相处。

    臣以为,金人之疑虑,在于我大宋点了杨沅为状元。而杨沅廷对的内容,多有慷慨激昂之语,金人误会这将是我大宋今后的国策,心生忌惮,情有可原。”

    汤思退顿了一顿,又道:“金人既然放出这个风来,显然仍有通过谈判化解这场兵戈的可能。朝廷是否可以派遣使团,赴金国和议呢?

    臣以为,就以杨沅为使,既可表明我大宋之诚意。而且由杨沅同金帝接洽交谈,也可使金帝明白我大宋‘以礼相待,以武相制’的本意,重点在于‘以礼相待’,金国若不发兵来犯,我大宋绝无主动启衅之意。”

    肖鸿基两眼一亮,立即附和道:“杨沅曾潜伏北国十年,熟悉北国内情,由他代表我大宋和谈,更易平息刀戈。臣附议!”

    “臣附议!”一群即将下岗沦为“准备差使’的台谏官连忙跟上。

    鹅王赵璩森然道:“秦桧把宇文虚中家人百余口送去金国,使他们惨遭金人屠戮。尔等,如今是要效仿秦桧所为吗?”

    秦桧已经盖棺论定,被指为国贼了。

    这么一说,汤思退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

    汤思退便沉声道:“晋王!臣是出于一片公心,若此番宋金之战仍有平息的可能,那是一定要派人去金国和谈的。

    旁人去的,杨沅为何就去不得?如果汤某是合适的人选,便是朝廷让汤某去,汤某也绝不迟疑。”

    肖鸿基马上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杨沅作为使节,和宇文虚中的家人身份并不相同,大王何必有此担心呢!”

    金国发兵的真正原因,和人家杨沅无关。

    这事儿,赵瑗心知肚明。

    这锅已经让杨沅背了,没有让人家再去送死的道理。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呵呵,历史上被斩的“来使”可不要太多啊!

    然而,现在明着驳下也不合适。

    本来大臣们就揪着杨沅引来了金兵这个话题不放,要求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