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泺源堂”的晚宴准备的非常丰盛。

    这个时代,南甜北咸的饮食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至于菜系,八大菜系虽然还没有影儿,四大菜系的轮廓却已构筑完成,其中当然以鲁菜为首。

    自春秋战国时起,天下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就一直位于中原。

    达官贵人尽集于此,必然促成了这一带饮食文化的丰富与快速成长。

    尤其是山东地区得天独厚,江河湖海山川平原俱备,食材种类也就特别丰富。

    杨沅这一桌正中央,只摆了一条鱼。

    一条长达五尺,重有五六十多斤的黄河金翅大鲤鱼。

    辛赞老爷子告诉杨沅,这还不是黄河里捕捞上来的最大的鲤鱼。

    但是长到这么大的,已经不算常见了。

    这么肥大的黄河鲤鱼,在后世大概只能是传说中的一个传说了。

    不过,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那么强大的捕捞手段,河中尚有巨鲤也就不稀奇了。

    当然,限于各物种的先天基因限制,三五百斤乃至上千斤的鲤鱼,杨沅是不相信有的。

    酒席宴上杯筹交错,金国上层人士又特别喜欢附庸风雅,那么酒酣之际,自然少不了吟诗作赋的环节。

    杨沅是最怕吟诗作赋的,他没那個底蕴,虽然能背几首前人佳词,为安全计,也该藏拙。

    所以在大宋,他主打的就是一个“诗词,小道也”。

    我看不上,你谁还能自讨没趣,跟我研究诗词?

    反正他有“三元及第”的光环在身,此前也吟过一两首诗词,旁人不会怀疑他不会作诗。

    但是在这里,他正在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鄙视武夫,文人自矜的形象。

    那么卖弄一下诗词,再做出一副洋洋自得的模样,显然对于他立人设就非常有帮助了。

    再说,他能记住的诗词本来就不多,还得用在应情应景的地方,使用条件本就苛刻。

    而这里是趵突泉,这里是“泺源堂”,他恰好记得一首诗,诗名就叫“趵突泉”,这要是不装个逼,那就天打雷劈啦!

    前世杨沅曾经在此旅游过,那是一个小长假。

    他陪着他刚刚突破了深层关系,正处于亲蜜期的师父敏姐,在大明湖畔双宿双栖。

    当时这座“泺源堂”外挂着一副楹联,那副楹联取自于一首写趵突泉的诗。

    杨沅因此记住了那首诗,并且当晚把这首仙气飘飘的诗,念给了白蟒一般在他身下扭缠的敏姐听。

    如今这个时代,这首诗还没有问世,“泺源堂”外自然也还没有挂着这样一副楹联。

    所以,杨沅理所当然地做了一回“文抄公”。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澜声震大明湖。

    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这是元代大才子赵孟頫的佳作。

    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在元朝时,曾经官至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爵位至魏国公,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书法家、画家和文学家。

    他这首诗,在所有写趵突泉的诗词里边都堪称上佳之作。

    诗一吟出,自然赢得满堂喝彩,当场就有人开始抄录这首诗。

    辛赞更是提议,把诗中的“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制成楹联,就挂在这“泺源堂”外。

    济南官绅,纷纷上前向杨沅敬酒,态度较之前更加恭谨,俨然有顶礼膜拜之势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