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四件事,赵瑗都是做成了的。

    裁汰冗滥,他顺利完成了。

    军制改革,他也顺利完成了。

    阅兵方面,他曾在五年内举行了三次大阅兵,他还调整了将领的选拔标准和选拔途径,使得宋军的战斗力较之从前大为提高。

    缩短宰相任期这件事,他也做到了,因为在缩短宰相任期的同时,他还分润了一部分宰相的权力给执政。

    这样一来,不但进一步减小了宰相的影响力,也使得缩短宰相任期的改革进行的非常顺利。

    因为宰相自己是不方便为了保证他自己的任期更长而跳出来据理力争的。

    士大夫把自己的形象塑造的太过伟光正了,这种“人设”在给了他很多好处的同时,反过来也变成了他的一种束缚。

    他想反对,就只能借助于他人之口。

    但是,执政可以掌握更多的权力,他为什么要支持延长宰相的任期呢?

    当然,在本来的历史上,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集中发生在二十多年后。

    那个时候,正是赵构去世的时间。

    也就是说,他熬了二十多年,忍了二十多年,直到把赵构这个高寿的“婆婆”活活熬死,他才真正的能够大展拳脚。

    士大夫们有他们的人设,有他们的“偶像包袱”,赵瑗也一样。

    赵瑗的“至孝人设”,给他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同样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束缚。

    可是现在不同了,赵构走的很仓促。

    赵瑗的改元之年,又接连迎来了金国的示弱,新金的亲近,还有高丽的臣服。

    他这个孝子头上不仅没有一個太上皇压着,个人威望也达到了顶点,因此要推行这几件事便不再为难。

    赵瑗打算在他去成都之前,就把这几件事做好。

    作为一个年轻的天子,他最大的追求,就是作为一个帝王,能在史书上留下他的丰功伟绩。

    这些事情得以成功推动,他就是有为之君,他自然不愿假手于人。

    所以,在朝廷上因为张宓案,把不同立场、不同心思的官员纷纷拉下场的时候,赵瑗也开始了他的改革。

    他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四件事中最困难的一件事,就是缩短宰相任期。

    但是如前所述,赵瑗先接见了众执政,参知政事汤思退、张浚、陈康伯,陈俊卿听了官家的改革意见之后,一体表示赞成。

    这其中陈俊卿是新晋的宰执。

    他原是赵瑗做普安郡王时的王府教授,等于是赵瑗的一位老师,在宰执中资历最浅,却是赵瑗的铁杆。

    现如今,两位宰相皆为保守派,但执政之中,除了一个汤思退,其他三人都是主战派。

    能够忠实贯彻赵瑗意志的力量正在增强。

    得到众执政的支持之后,赵瑗便召开了御前会议,公开了他对于宰相任期改革和权力划分的意见。

    一、缩短任期,以法律的方式明确下来,最长不超过五年。

    二、分润权利,将本属于宰相的部分权力,划分给执政。

    实际上因为各种缘故,宰相任期超过五年的人还真不多。

    很多宰相任职从几个月到三四年不等,任期过长的本就没有几个。

    任期长的比较有名的,唐朝时候有个李林甫,宋朝时候有个秦会之,恰巧都成了反面典型。

    如今皇帝同意,晋王同意,执政们拥护,沈该和魏良臣两位宰相年纪又大了,本也干不了几年,争执心不强,且也不便相争,所以这最难的一关,解决的非常顺利。

    在对宰相任期做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