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鼓震震,禁军刀手左右侍立。
殿帅赵密高坐白虎屏风下的公案之后,在侧方搭了一座,便是杨沅的座位。
众将领披甲唱名而入,三通鼓罢,尽皆到齐。
赵密便为杨沅一一介绍。
两淮作战,主要分为东西两军。
淮西战场,以建康都统制邵宏渊为主帅。
淮东战场,以殿前司选锋军都统制李显忠为主帅。
二人麾下,各有统制、统领等将校多人。
此外,在两淮地区本有屯驻大军,如镇江、池州、鄂州、荆南、兴元、兴州等地。
每支屯驻大军的兵力从一万至六万不等,也各有地方上的都统制节制兵马。
此番是因为前方战事失利,而朝廷急于在官家返回临安之前收复失地,因此派出三衙禁军,配合屯驻大军,共同发起反攻。
赵密介绍的很是仔细,努力让杨沅能听的明白。
在杨沅听来,东路军、西路军都是由三司和屯驻军构成。
但是,两路军中都有不同系统的军队交叉安排的现象。
比如说东路军中,就有西路屯驻军的一些部队。
而西路军中,也有一些东路屯驻军的部队。
同时,像李显忠做为东路军的主帅,同时又是殿前司的都统制,他的一些老部下,这时却划在西路军辖下。
而且,新老皇帝的交接,朝中权臣的更迭,新官家对军队进行的改革,使得此时整个大宋的高层军队人事正处于调整动荡期。
一朝天子一朝臣造成的军事主官的调整;
依附于秦桧、万俟卨等权相的将领随着他们的倒台而产生的调整;
还有因为新制改革考核结果产生的调整……
所以,这种临时混搭的军队构成,加上高层将官的调整动荡,会不会对这次战役产生很大的影响?
杨沅不太确定。
作为一个军事的门外汉,而且此前对于大宋军队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他不能贸然发表意见,否则马上就得和这些将领们产生冲突。
而且他也不认为,自己在不了解军事,也不了解大宋军队的前提下,能够提出什么有用的建议,单纯的质疑毫无意义。
不成,我得把贝儿带上,蜀中无大将,贝儿做先锋……
杨沅一面含笑见礼,和诸部将领打着招呼,一面暗自思索。
其他几女都好办,可贝儿的模样,也不知能不能搪塞过去……
从殿前司回来,杨沅便先去了趟拈花小筑。
贝儿正在林荫下,指点李凤娘行军布阵之法。
贝儿本是欧洲一名担任过军中将领的女骑士,但欧洲的战术、战法乃至由于兵种的构成、兵力的多寡,与宋国大不一样,所以有着诸多的不同。
但是,战争的基本逻辑、战术的基本运用原理是没有区别的。
她在阅读《武经七要》等宋国这边的兵书后,两相结合,取长补短,然后把她的心得体会讲给李凤娘听,倒也头头是道。
而李凤娘本就是岳家军中大将李道的女儿,兼之从小顽劣,以前是不学女红厨艺,不学教经女诫,对于军事却是从小耳濡目染。
因此这师徒俩说是一个教一个学,倒不如说是相互参详。
贝儿和李凤娘聊的正投入,杨沅便到了。
“贝儿,跟我去杨府。”
杨沅见李凤娘也在,便没有当场说出用意。
贝儿一听,脸腾地一下就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