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众匠人顿时骚动起来。

    他们就是吃这碗饭的,其中的危险,他们当然也清楚,可是会的就是这门手艺,那就得干。

    抚恤,他们也知道一定会有,但是没想到会如此丰厚。

    有了这宅子和田地,郑七月的家人就能衣食无忧了。

    而且,郑七月残而不废,依旧留用,那就还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杨沅又道:“被炸死的匠人冯远,同样赐宅一套,田十亩,另:许其家一个县衙吏员的名额。”

    这一下匠人们更加激动了。

    县衙的吏员,那也是公务员了,而且是世袭的。

    做官还要三五年一轮换,但吏却是世代居于此,而且基本上是父子相承,代代相传。

    冯远死了,但是他的儿孙从此有了一只铁饭碗。

    对这些匠人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恩,最大的后顾无忧。

    甚至……有人开始跃跃欲试了……

    杨沅没和这些匠人说太多。

    说什么,说安全吗?

    关乎他们生命的规则,他比你更在意。

    只不过,再如何注意,意外总是难免的。

    对他们来说,杨沅对死伤匠人的处理,才是最实惠的。

    就连那个晕迷的小学徒,杨沅都给了赏钱。

    对众匠人安抚一番,让他们各自退去后,杨沅又把萧千月请到一边。

    杨沅道:“现在什么比例的火药适合用来发射,什么比例的火药适合用来爆炸,基本已经摸清楚了。

    你拟定详细流程后,按照严格的规范,交给其他匠人去继续生产、继续测试它的稳定性就好。”

    杨沅从袖中取出两张纸,交给萧千月:“这是我的构想,你看看如何实现。”

    金人和西夏人强于大宋的,主要是骑兵。

    杨沅觉得,在火药威力大幅提升之后,已经可以用来做为对付骑兵的重要武器了。

    他要组建自己的骑兵队伍,但目的不是为了和敌人的骑兵硬碰硬地对决,而是能追得上逃跑、转移的敌军,加强大宋军队的机动能力。

    用来对付敌国骑兵的,他想更加依赖火药的力量。

    在欧洲火药发展史上,火枪出现后,曾经耀武扬威的装甲武士,轻易就倒在刚刚训练一个礼拜的农民枪下。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当机枪出现以后,游牧民族就变得能歌善舞了。

    杨沅把他了解的早期火枪的概念,甚至连发枪的概念,都对萧千月等匠人们提过了。

    但他也只能提出一个概念,具体的研发必然需要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

    而且很多配套的生产工艺技术现在是达不到的。不过,最难的一关是火药的威力。

    应付骑兵的第二个难关,是早期火枪的射击速度。

    第一关已经解决了,第二关……可以变通一下嘛。

    杨沅觉得他之前在香积寺见过的那种“神火飞鸦”,就可以好好发展、研究一下。

    这种武器在研发出来不久,就因为它在使用过程中的种种限制和弊端,遭到了试用部队的批评。

    于是,它的生产就被大宋军械司废止了。

    但杨沅觉得,有问题想办法克服就是了,大可不必因噎废食。

    他觉得这东西完全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机枪”,成为对付骑兵和集团冲锋的大杀器。

    此外,无缝钢管什么的现在生产不出来,他也给不了建议,但地雷和手雷这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