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士官而是军官。
张家三郎、四郎投军到勇毅侯麾下的时间要比郭逵晚了好几个月。
但是因为出身,两位国公家儿郎起步就是敦武郎!
这还是英国公故意压了压。
郑骁在郑骏将军麾下差不多也是如此。
他们比郭逵的起步要高十二级。
赵枋继续往下念道:
“从义郎(武阶第四十五级)卢俊义,累计战功,拟升为武翼郎(武阶第四十二级)”
“从义郎武松,累计战功,拟升为修武郎(武阶第四十四级)”
“秉节郎(武阶第四十六级)方定.”
“厉天润”
“邓元决”
“父皇?”赵枋满怀希望的看着皇帝。
皇帝无奈的点了点头。
赵枋再次忙着写了起来。
历经战阵,武松、邓元决等已经从兵卒变成了军官。
假若没有对白高的战争,他们即使在军中再出类拔萃,也要从下熬到上,才有晋升的机会,是有机会不是一定晋升武官。
而如今呢,
他们是今年与金国武士在马球场比试完后去了北边。
不到十个月,
他们这些有本事的便已经提着脑袋,走完了别人七八年的路,成了大周武官。
皇帝看着改完的赵枋,当赵枋准备继续往后念的时候,皇帝道:“枋儿,到此为止吧。”
赵枋一愣:“啊?父皇,儿臣还没找到靖哥儿.”
皇帝笑了笑后从御案上拿出了一折奏疏,递给赵枋道:“徐家小子,在这本奏疏上呢。”
赵枋赶忙接过,迅速的翻了起来。
虽然徐载靖在西北军中父亲麾下是个什长,手底下管着十几号人,但这是他的职位不是他的武阶(军衔)。
再说,他去西北之时,皇帝和皇后都是知道的。
所以徐载靖入军时候的武阶是武翼郎(第四十二级),‘保护’徐载靖的何灌入军多年,头上也有相同的武阶。
赵枋看着奏疏仔细的读到:“武翼郎徐载靖,战功卓著,拟升为武翼大.拱卫郎???(第三十二级).”
赵枋急声道:“父皇!靖哥儿他可是又阻敌又进兴庆府的,吏部拟升为武翼大夫(第二十级。也就是连升了二十级)不是挺好的么?您怎么给划了呀?”
说着,赵枋还指着奏疏上皇帝划了一下的地方。
皇帝嘴角一扬,道:“枋儿,你往下看。”
赵枋依言往下看着。
“武翼郎何灌战功卓著,拟升拱卫郎”
“武翼郎殷青云.拟升右武郎(武阶第三十四级)”
“.阿兰散雾拟升武翼郎.”
“王演拟升.”
“安我意拟升”
“.”
看着奏疏中,徐载靖麾下的斥候以及和他一起入兴庆府的大周兵卒,他们晋升的武阶跨度非常大,比英国公家的哥儿都大。
赵枋迟疑的说道:“父皇,您这是把功劳都.分了?”
皇帝点了点头:“枋儿,这武阶是有尽头的!须得慢慢的赏.那些军功不如将其折成银钱给他。”
赵枋郑重的点了点头。
“再说,徐家那小子瞧着也不在乎这东西。”
赵枋看着皇帝。
皇帝瞅着赵枋手中的奏疏道:“咱们大周不重文轻武!可说起来.却还是以文御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