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己身修行于不顾。

    但一篇《志士仁人》,虽不可能让孙九执就此,将南奕引为知己。

    可志趣相投,总归是能让南奕,在孙九执心中变得更加可信数分,不至于太过提防、满心审视。

    南奕一直观察着孙九执神色变化。

    虽然他并未从孙九执脸上看出明显的表情波动,但这正好说明孙九执道心如铁,并不会一听恢复人身便失了分寸。

    “真气武道,是以在下武种为基,生成内力;再以源炁或血脉异力为引,化生真气。”

    “修炼微有小成,即可分出武种传予他人不说,还能得享所传者修炼真气之加持。”

    “不过,若在人族地界,分发武种传予凡人,可让凡人随修自身之真气。但在海外,即便传予其他小妖武种,若血脉不同,亦难作助力。”

    南奕如实开口,略作说明。

    言下之意,心猿血脉非是龙属的孙九执,要想转修真气武道,以真气中和血脉异力,唯有重回大离传武,才好修行。

    而听完南奕所说,孙九执则是暗自思索:

    分发武种以传武,可让他人随修真气,得享加持,进而使己身真气积累更快。此等神异,定是以天赋神通为基,方能造就。

    若真气武道仅有传武之效,于南奕而言,不过是主干分支,看似千变万化,实则万变不离其宗。

    可南奕之前使出广寒冰焰,分明是向麾下武者借法,而非己身神通。

    换言之,南奕开辟真气武道之天赋神通,不仅能向下传武,聚众加持;更是有着借法之效。

    南奕天赋神通再是玄奇,在借法手段上都应有着相应限制,不可能叫他轻易融汇万法于一身。

    所以,孙九执断定:除却神通灾厄外,南奕可借之法,必然有着数量限制。

    而南奕开辟真气武道,折服凡人自然容易。但想折服修士,让修士屈居南奕之下,为其所使,必须让渡出足够利益,作为交换才行。

    孙九执进一步推断:修炼真气武道,虽可中和血脉异力,却需海量真气,方可成功中和。

    所以,南奕还是在拿真话忽悠他。

    一旦他轻易答应南奕,转修真气武道,多半会尴尬发现,单凭自身之力修炼真气,想要修出足够真气中和血脉异力,恐怕耗时不知会多久。

    如南奕身旁之宋忠,被迫受了凤凰传承,为凰族血脉之力侵染不久,或许不须太久便能成功中和。

    但孙九执这等妖修,血脉异力浓厚,怕是十年都未必得成。

    至于说靠着传武来积累真气,孙九执不用多想,便知鸡肋。

    真气武道,虽可分发武种传予他人。但为了避免强枝弱干,南奕一定会在武种分发数量上做限制,不叫麾下武者反客为主,借鸡生蛋。

    再联想到南奕借法手段也会有数量限制,孙九执心下猜测:或许,在南奕真气武道中,只有有数之位,可以广为传武,快速积累真气;而与之相应,可广为传武者,则会借法于南奕,由南奕融汇诸法于一身。

    孙九执思索良久,虽不发一言,却大概能猜出南奕真气武道现状。

    不过,他并未急着就此与南奕谈条件,而是看向南奕,忽地开口:“依君之见,在下心猿之身,转修真气武道,可有必要?”

    一听此问,南奕还未接话,一旁的杜衡却是心中暗叹。

    在杜衡眼中,南奕真气武道之妙处,于修士而言,在于可使法力更为柔和温顺,不易走火入魔;于妖修而言,则在于中和血脉异力,可保持人身、人性不失。

    这些妙处,说有用也有用,说没用,却也确实没多大用。

    至于其他方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