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但核心问题是,还是“路径依赖”,”

    1亿吨钢铁!

    虽然觉得这个数字太过匪夷所思,但左孝翰仍然说道,

    “既然如此,那么计划实施有什么问题吗?”

    现在的美国还没达到这个程度呢。

    李毅安在一旁补充道。

    不过在李毅安看来,这就是未来的发展的必然,毕竟,后来日本的钢铁产量也突破了1亿吨,而且还长期保持着这一产量。按照正常发展速度来说,南洋的钢铁产量肯定会达到,甚至超过这一数字。

    “2000万吨太少了,从长远来说,可能是会是1亿吨!”

    这也是为什么,李毅安会直接插手“二四计划”规划的原因。

    左孝翰不解道。

    “现在……说这些是不是太远了,像阁下说的,未来仅仅只是钢铁需求就要一亿吨,我们现在甚至连十分之一都没有不是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李毅安说道。

    “我们要考虑的是一个长远的将来,孝翰,就钢铁公司来说,东海钢铁与东宁钢铁,有什么区别吗?在技术上?”

    “这……”

    面对阁下的询问,左孝翰稍作思索后,说道。

    “除了设备主体是国产设备并且从欧美等国引进了部分设备之外,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是啊,这就是问题!”

    李毅安站起身,说道,

    “从计划的实施上来说,为了加快速度,保证计划进步,往往倾向于选择战前成熟的工业架构,也就是30年代40年初的工业架构,虽然偶尔有些许技术革新,但整体工业架构是远远落后于时代的,现在已经了五零年代了,而我们却用三零年代的工业架构,去进行新一轮的工业建设,这样的重复建设,现在看不到问题,但是将来呢?”

    面对阁下的反问,左孝翰说道。

    “这……可是现在新技术并不成熟,我们总不能因噎废食吧,现在最重要的难道不是发展吗?”

    难道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发展吗?阁下不是一直在说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吗?

    “没错,是发展,但是要看怎么样发展,在好与快之间寻找一个平衡,”

    李毅安一边说,一边打开计划草案说道。

    “相比于一四计划通过工业的直接投资的建设,“二四计划”的核心,是产业政策性指导发展。”

    “产业政策性指导发展?”

    “对,就是通过官方资助的方式,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性的技术研究,并将新技术应用于产业扩张上,而不是在旧工业架构内进行重复建设,这或许会牺牲一些经济发展速度,但是从长远来说,是有益于经济发展的,当然,我们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来推动产业发展。”

    制造产业政策引导推动经济发展,在另一个世界有成功的经验,日本算得上是全世界最喜欢搞产业政策的国家。 50年代初,日本就提出了设备现代化和发展出口的目标,专门成立了“重型机械设备技术咨询机构”,用来指导成套设备的出口。在随后的十年间,日本先后出台了‘机械工业振兴法’、‘电子工业振兴法’、‘轻型机械出口振兴法’、‘成套设备出口振兴临时措施法’。

    每个年代都会提出 10年之内产业发展思路,到了八十年代,明确提出,日本的追赶型现代化已经完成,要以技术立国取代贸易立国,要以创造性知识密集化作为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其实,同样也是面对“烟囱工业”模式走到尽头做出的决定。70年代小日子的日子也不好过,一样的接连多年的经济负增长。

    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李毅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