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是哪来的,这成了现代物理学不能深问的问题。

    而恰恰是以这个假设和实际测量的结果验证了维恩位移定律的两个相应常量,这两个常量为什么不能相乘?

    相乘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的乘积当然也是个常量,整个逻辑的起点是否与超光波的波长有关呢?

    于是特斯拉突破常规,硬是将维恩位移定律这两个常数相乘了。

    即5.879×10^10 Hz∙K^-1×0.00289777 m∙K=170360 km∙Hz。

    如果超光波具有这样一个性质,即它在入射恒星时,一个完整波长会对应恒星除全频段辐射电磁波之外,还对应着一个1赫兹频率的电磁辐射,则超光波的波长为170360公里。

    在一篇研究行星卫星跨系共振的天文学论文中提到,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决定的,太阳系中已发现的269颗卫星的半长轴呈带状分布,中间“位置最好”的一段距离被直径前十大卫星占据了。

    既然大卫星会占据“好位置”,那太阳系中质量和直径最大的卫星是木卫三,它的半长轴是1070400公里。

    最大的会不会占据“最好的”位置呢?

    如果木卫三稳定轨道的“最优”距离不是偶然的,而是超光波决定的。

    那么木卫三的半长轴是否可能正好等于以超光波波长为半径的圆周长。

    即1070400 km/2π=170359.5 km。

    以此算出的超光波波长竟然也是170360公里。

    更为巧合的是,任何一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米,这束光的波长比上射出它的峰值波长,乘以对应的频率比上峰值频率。

    即光速除以170360km·Hz是一个常数,等于1.7597585。

    木卫四的轨道基数等于1,是太阳系卫星的最重要分界线,它的半长轴也与超光波波长有关?

    木卫四的半长轴为1882700公里,是与2π倍的超光波波长170360公里相吻合的木卫三的半长轴的1.758875倍,与1.7597585的比值是0.9995。

    按照超光波理论,可以说,超光波的波长决定了木卫三的半长轴,木卫三的半长轴又决定了木卫四的轨道位置,太阳系卫星分布的不可思议的对称性,难道不是巧合,而是由超光波决定的?

    大卫又一次听得云里雾里,问道:“教授,您前面说的这些与节拍器的刻度有什么关系啊?”

    布劳恩教授示意大卫别着急,继续介绍超光波波长与节拍器刻度对应频率的关系。

    特斯拉研究地球共振频率问题比同行至少早几十年,如果存在超光波,它在绕射地球时,对于地球的撞击,会与地球上各种物体的电磁辐射产生谐振。

    多重谐振会导致一个与光速除以地球周长相关的共振频率。

    光速除以地球的周长(约4万公里),得到的共振频率应该是7.5赫兹,但是实际测出的共振频率是7.83赫兹,对应节拍器中的470BPM。

    特斯拉认为地球实测出的共振频率是超光波撞击地球和入射太阳各自谐振产生的共振。

    地球的谐振是7.5赫兹,若太阳有一个8.166赫兹的谐振,取平均值,其形成的共振就是实测到的地球共振,7.83赫兹。

    如果超光波入射太阳时,确实存在一个性质,即每一单位波长对应一单位赫兹频率。

    则太阳直径约139.14万公里除以8.166赫兹,就得到超光波的单位波长170340公里。

    慢着!8.166赫兹是怎么得出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