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主席,张大哥。”方明华也看到门口进来的张先亮,站起来笑着招呼。

    前段时间刚在燕京领奖时候见过一面,还在一起下馆子吃了顿饭。

    “你这可是稀客啊,是不是贾哥,哦,贾主席请你来讲课?”方明华又说道。

    “对,接到贾主席的邀请,下周一我讲,本来我想本周五过来,但听贾主席在电话里说今天下午你要讲先锋文学,内容非常震撼,我也想听听,所以昨天就赶过来了。”

    啊?

    给人家张先亮也说了?

    这个贾哥,到底说了多少人?

    方明华心里想着嘴上却说道:“谈不上震撼,只是我的一点粗浅看法。”

    方明华招呼张先亮坐下,赵暮春赶紧倒上茶,然后很知趣离开。

    “张哥,吃早饭没?”方明华关心问道。

    “吃了,你们西京的葫芦头。”

    “那行,今晚我做东,给你接风洗尘。”

    “这个不用麻烦你,贾主席说他请客,邀请了你,陆遥、中时他们,估计一会电话就给你打过来。”

    果然,话音刚落办公桌上的座机响了,方明华拿起话筒,里面就传来贾平娃带着家乡话的口音:

    “明华,我是平娃,银川作协副主席张先亮,昨天到西京了,我想今晚请他吃顿饭,你,还有中时、陆遥作陪。”

    “贾哥,张主席现在就在我办公室里坐着呢。”

    “呵呵,我估计他会去你那那就这么定了,晚上六点半,五一饭店。”

    “行,没问题。”

    挂掉电话,两人又聊了会,张先亮说道:“明华,我想找董主编聊聊。”

    “他就在隔壁,我带你过去。”

    董主编就是董墨,当年张先亮发表他的处女作《大风歌》就是董墨审核的。

    这也是张先亮的早期作品,发表以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可惜生不逢时。后面遭遇一系列运动,张先亮从此走厄运,这是他们都所始料未及的。

    不过现在时过境迁,张贤亮心里还很感激当年的伯乐。

    果然,方明华带张先亮过去,董墨看到他也很高兴,两人聊起往事,自然是感慨万分。

    方明华陪着听了会,就看到门口来了个人,是白苗,招呼他出去。

    “白哥,什么事?”方明华走出门外,低声问道。

    “来了客人?”白苗伸头看了看屋里正在和董墨热聊的张先亮问道。

    “对,银川作协副主席张先亮,正在和董主编叙旧。”

    “哎呀这次贾主席动静大啊。”

    “什么动静?”

    “就是你这次讲课邀请了许多作家,你不知道?”白苗反问道。

    “我现在才知道,陆遥,还有张先亮,本来下周一讲课,他说听了贾主席的话提前来的,别的我不清楚。”方明华实话实说。

    “贾主席不仅以西京作协的名义,号召西京作协的成员都来听课,还请示了省作协,建议别的地市的作家,还有几个主要杂志社的编辑都去听,咱们编辑部全体编辑都参加!”

    额滴神呐。

    搞这么大动静?

    方明华愕然。

    让他更没想到的是,还有一位年轻人正坐火车赶往西京。

    他就是《钟山》杂志社的编辑,童忠贵,笔名苏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