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聊起来。

    姑娘告诉方明华,虽然她在布罗斯私立大学专业是小学教育,但她从小都对文学非常感兴趣,梦想当一名作家,所以报了爱荷华大学的夏校。

    “科幻这是我喜欢的一部分,我梦想是做一名作家,可是我到现在一篇都没发表。”艾米丽喝着咖啡,一脸苦恼。

    看着姑娘这个样子,方明华不禁想起国内的那些文学青年,看来无论在哪里都一样啊。

    “方明华,伱能获奖,还等代表你们国家来参加爱荷华的IWP,你能教教我怎么写吗?”姑娘问道。

    “你不是已经参加爱荷华的夏校了吗?不是有老师专门给你们讲写作嘛?”方明华反问道。

    “是有,可是我觉得老师讲的都是写作技巧,我感觉我都听懂了,但是依旧写不出满意的东西。”

    听到这话,方明华想起和张先亮聊天的时候说的话。

    美国讲写作非常技术流,“解剖学”式的,侧重的内部结构,比如讲你这里介词用太多了,念的时候不利落、太黏。

    我们国内讲文学讲的不是这些,而是文学跟生活的关系,以及从素材到作品的过程。

    想到这些,方明华说道:“我在国内写了一篇现代主义——我们国内称为先锋一些写作理念,我已经翻译成英文带过来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拿去看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