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的人了,俗话说五十岁知天命,再干几年已经退休了,干嘛非要竞聘那个主编?再说了,作协不是让你去创办《评论》吗?”

    “《评论》哪有《延河》好!我就问你,你说那个方明华,敢不敢写三年之内将杂志销量翻一番?”王宇说道。

    “不敢不敢,你现在可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媳妇笑道。

    “胡说,我还没老呢明天我就正式上交竞聘报告。“

    王宇向省作协上交了竞聘报告同时,方明华也上交了自己的报告,他没像王宇那么样写那么多,就写了三千字左右,言简意赅。只是提出了自己对于办好《延河》杂志的思路、目标,以及具体方案。

    老秦人做事还是比较内敛的,不像南方有的地方搞什么竞聘演说,报告交到作协专门成立的领导小组,由他们进行研究讨论。

    一切静候佳音。

    1986年4月1日,《延河》杂志社召开全体职工会议,省作协主席胡才亲临会场,宣布这次竞聘结果。

    “省作协宣布竞聘主编职位以来,一共由两名同志报名参加竞聘,经过作协专门小组进行反复讨论研究,又走访了杂志社和个别领导干部谈话,征求同志们的意见,并上报省上有关部门领导研究同意,现在决定:”

    说到这里,胡才顿了顿,又看了一眼坐在前排的两位竞聘者,这次继续念到:“聘用原杂志社副主编方明华同志为杂志社的主编,聘用时间为三年!”

    “啪啪啪”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下面有请方明华同志发言!”

    方明华站起来,和坐在边上的王宇很友好握握手,这才走上主席台。

    方明华很谦逊,他说虽然他现在是主编,但编刊物还得依照各位专家和同事。

    “《延河》杂志是一本具有深厚文学传统的杂志,我更希望奉献给读者的是亿万人民的心声和时代的壮丽而又斑驳的画卷,我们欢迎的是那些与千千万万的人民命运休戚相关、血肉相连、肝胆相照的作品云云”

    当然获得了白苗等一帮人的热烈掌声。

    方明华在上面侃侃而谈,台下的王宇脸色却很难看。

    他很不服。

    就这玩意?

    冠冕堂皇的话谁不会说?

    最起码要拿出点真才实干吧?

    当然现在不能乱说,得保持风度。

    该握手的握手,该鼓掌的鼓掌。

    大会一结束,黄社长邀请胡才到自己办公室坐坐,王宇跟了过来,一进门开口就问道。

    “胡主席,黄社长,我不服!就凭方明华刚才讲的那些大话套话,你们就同意他来干?!”

    胡才和黄社长对望了一眼,胡才说道:”黄社长,你让他看看。“

    黄社长就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资料交给王宇。

    ”这是从作协特别小组转交给我的,本来是要在社里领导班子会议上公布的,先让你看看。“

    王宇接过来一看,竟然是方明华的竞聘报告。

    文字不长,但有几句话却显得格外引人瞩目

    “两年之内,将杂志社的月销量从12万份提高到30万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