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来去食堂外面把碗筷洗干净,又回来给妹妹打面片和馒头,看到李丽竟然还坐在桌子边发呆。

    也没管,饭打完刚准备出食堂门,就听到后面有人喊了声“等等”.....

    原来是李丽追上了上来。

    方明华只好站住。

    李丽跑的胸脯一起一伏:“同志,你刚才说顾城写的那首《门前》,在哪本杂志上刊登?我怎么从未听过?”

    原来你在琢磨这个啊?

    难道这首诗顾城还没写出来?

    方明华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很有可能。

    “哦.....具体哪本杂志,我也忘了,但肯定是顾城写的,我还要给我妹妹送饭,再见!”说完匆匆出了食堂门,留下有点蒙圈的李丽。

    半个月后方明华接到西大的通知书:已经被中文函授班录取,还特地注明一学期学杂费18元,开学时间定在12月26日。

    看到这张手写的非常简陋的录取通知书,方明华心里还有点小小的激动。

    现在自己也是爱学习的“四有”青年啊。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11月中旬,天气冷起来,方明华也穿上厚厚的枣红色高领毛衣——是老妈织的,门卫室里也支起烟筒烤起煤炉来。

    这天早上,方明华来单位交接班后,看没啥事,倒了杯水泡上茶——自然是最便宜单位发的劳保茶。

    穿越前方明华是喜欢喝茶的,当然看不起这最低档次的茶叶,最起码要喝几百块一斤的龙井,但来到这年代就没办法这么讲究。

    有茶喝就不错啦.....这还是自己争取的。

    又在单位门口转悠一圈,看到上班高峰期已过,门口安静起来,就坐在门卫室靠窗的桌子边,拿起一本书——《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看起来,这是从单位图书室借的,作家周克芹所写。

    小说以75年冬工作组来到四川农村开展整顿工作为背景,描写老农许茂和他的几个女儿悲欢离合的故事,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

    当然还不能全神贯注,还得注意门口动向。

    突然他发现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一手拿着黑色人造革公文包,一手夹着一支烟匆匆走进大门。

    “陆编辑,早上好!”方明华立刻站在门口笑着招呼。

    “小方同志好!”陆遥笑着回了句,脚步不停进了大院。

    “他今天来干嘛?”方明华看着对方的背影有点好奇

    陆遥现在的身份是《延河》杂志社的编辑。据听说是他从延大毕业后,经秦省作协争取过来的。除了审稿之外,最主要自己的创作。

    更重要的是,据说陆遥是个夜猫子,晚上写作白天睡大觉,一般是中午才来上报,后来还写了一篇随笔叫《早晨从中午开始》

    难道是开会?

    不过让方明华感到惊讶的是没过多久另一个四十左右,瘦瘦的一脸严肃的中年男人也走了进来。

    陈中实!

    紧接着是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

    贾平娃!

    京夫!

    .....

    这些都是秦省文坛著名的中青年作家,也是《延河》杂志投稿的常客,都住在安西,但平时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今天是怎么了?齐聚杂志社?

    发生了什么大事?

    方明华一个小小的门卫,自然不能跑过去问这些将来的文坛大佬们:“你们今天怎么了,不好好写小说,都跑到这来干嘛?”

    方明华站在门口正疑惑着,就看到一个圆脸姑娘从办公楼出来匆匆向大门外走去。

    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