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羽扇轻摇,解释道:“蛮人治蛮,当然不是一蹴而就之事。”

    “首先,笼络和示好五溪蛮,只是第一步,也是我们此次诏安的目的。”

    “其次,达成这一目的后,可让五溪蛮中年轻有为者,德高望重者,皆入鹿门书院进修。”

    “当他们见识了襄阳的繁华,接受到了更先进丰富的思想,自然就会产生改变。”

    “最后,让这一批人,成为治理五溪蛮的人,由朝廷授官,并在五溪蛮地区建设学校,从而形成循环。”

    “朝廷唯一需要管制的,只是五溪蛮的士兵,最终只需要将这些士兵变成朝廷的官军,五溪蛮自然可定!”

    听了张明的完整计划,陆逊久久不能平复。

    言语难以形容,陆逊只感觉,张明简直神了,连这种方法都能想到。

    以前或许很难达成,但自从月英纸,印刷术,让各种典籍普及之后,读书的门槛大幅降低。

    再加上陆逊也是亲自在鹿门书院中读过书的人,深知学校的可塑性,他并不怀疑,这些蛮人在学院学习后,不会被潜移默化地改变。

    并且张明直指核心问题,那就是五溪蛮的士兵。

    当五溪蛮整体文化提高,并且在那些接受过教育的蛮人管理后,只要税收合理,五溪蛮的确没有反叛的理由。

    那个时候,就算是五溪蛮蛮王有野心,可接受过教育,过上了好日子的五溪蛮人,恐怕也不会盲目跟从了。

    想通这一切,陆逊眼眸明亮,深深拜了下去。

    “军师之谋,逊敬服!”

    张明扶起陆逊,目光深邃,蛮人治蛮这一方案,其实并非他自己所创。

    宋朝开始,宋廷就用许官,赐爵的方式,笼络了许多五溪蛮各部族的长老,族长,然后才用共治的方式治理五溪蛮,取得了一定效果。

    到南宋嘉泰三年,湖南安抚赵彦励提出:

    “应该选择文武双全,又被瑶人(即五溪蛮人)所信服者,立为酋长,并让他自己任命下属官员,以镇抚瑶人。”

    “由于这样选出来的人,非常了解熟悉瑶人,又得瑶人信服,所以才能制服瑶人,不出五年,就能见效。”

    “如此选出来的酋长既荣显其身,又取重乡曲,便会更加自爱,同时酋长又是朝廷选出来的,他自然也会为朝廷尽忠。”

    “用酋长这样的虚名换取瑶人平定的实利,以蛮獠治蛮獠,这才是安边上策。”

    当时宋宁宗赵扩采纳,自此后五溪蛮渐渐安定,甚至从瑶人中,还出过不少举子,到元朝以后,“五溪蛮”一词,已鲜有所闻。

    五溪蛮地的蛮民起事,也已经差不多演变成单一的少数民族起义了。

    最后,张明目光灼灼,看向陆逊道:“正因为要达成我刚刚所说,所以我才要亲自去会一会蛮王沙摩柯,哪怕明知其中有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