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没做,差点就扛了一口黑锅。

    从始至终,苏闲自己从来都是想要远离中书省,既不想参与胡惟庸案里,也不想在最后给其踩上一脚。

    因为他非常清楚,胡惟庸案可不是一个猛药,直接杀完就结束了。

    其蔓延时间之长,从洪武十三年开始,甚至一直延续到了蓝玉案。

    其所作所为,把涉及到的,只要能牵扯进去,那是装不进去也能硬装,就有人以后专门用胡惟庸党羽,给你扣黑锅!

    就跟今天一样!

    “谁这么大胆以后再谈。”

    “但像今日这事情,可得杜绝了。”

    苏闲起身,“我可不想什么都没干,就突然给别人背黑锅。”

    他走来走去,仿佛在心里下着什么决定。

    他曾经数次想过,朱元璋到底是什么时候,想要废除丞相位置的。

    还想借此机会,安安稳稳的长大,以后就算没丞相,也有首辅。

    但现在看来……

    有些事情不是你安安稳稳的等,就能等下去的。

    “爹,胡惟庸是怎么起来的?”

    苏闲忽然看向苏贵渊。

    后者明显一愣,不明白儿子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但还是思索片刻说道:

    “胡惟庸虽是开国功臣,但其功绩最多只能说沾一点边,其出自淮西,之所以能到如今位置,是因为前丞相李善长的推荐。其也和李善长是姻亲。”

    “但这些关系,并不足以让其从当初一个办事小吏,成为如今权倾朝野的丞相。”

    “起因,还是洪武三年,由山西行省给朝廷进谏,再由他正式负责的国朝开边,养边的耕战之法――开中法!”

    苏闲表情一动。

    开中法,他倒是清楚。

    实际上,这些年来有好些大明商户,就是靠这个发家。

    晋商便是其中,获利最大的一支!

    起因,便是从汉武帝时期,就开始的“官盐售卖”。

    但虽为官卖,盐,作为大明百姓日常所需,必不可少的一种。

    盐也不可能真的由官府,去售卖千家万户,要知道这时候皇权最多到县一级。

    而盐引,也就如此而出。

    商户可以在官府这里获取盐引,然后有了盐引,就能卖盐。

    开中法!

    此法源自于前宋,但这个方法被宋朝官员认为,利弊皆有,所以并没有大规模推行。

    而到了大明,才真正一度成为大明开边、拓边、稳边的国策支柱!

    而这也是胡惟庸之所以,能稳稳的坐在丞相位置上的原因之一!

    其勒令商户,想要获得盐引,就必须担负起,给边疆运送粮食的义务。

    他们可以雇佣民夫,甚至可以自己亲自运送,根据运送的粮食多少,来换取盐引的多少。

    只是,这个方案下,运送粮草,毕竟路途遥远。

    所以有很多富商,就雇佣边境的百姓,甚至是大明境内的百姓,在边疆开垦土地,种植粮食。这些粮食也算作是商户提供的粮食,随后换取盐引,售卖官盐。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开中法,所以大大的缓解了大明边境粮草的压力。

    而随着此国策的越发巩固,胡惟庸才能步步掌控朝堂,以至于如今的权倾朝野!

    但也正是因为此,丞相的权利太大,大到了超乎朱元璋的底线!

    且在三番五次,他物色好的人选,去制衡胡惟庸时。

    要么是无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