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1981年斥资1亿美金,发展美国的洛杉矶地产项目等。
等等,佳宁集团投资太多的劣质资产,以及地产价格又买得太贵。
倘若不发生‘中英谈判’,佳宁集团凭借地产上的增长,可能还能苟延残喘很多年,但未必就能成就大事。
毕竟埋的雷,迟早是要爆开的。
林正杰和陈松青不一样,他首先知道不能乱投资,其次还得想好可以减债的方式,最后还得寻找优质资产。
比如泰富集团投资的传媒、电影行业,这两个产业可以在1982~1984年,为集团带来客观的盈利,因为它们不受‘中英谈判’的影响。
此时的泰富集团,虽然账上没有几个钱,看似什么都投资不了。实则不然,泰富集团正是影响力巅峰,就算无抵押都能借款。
而且,可以先找好目标,再向银行进行贷款。
“得多元化发展!”
林正杰嘀咕道。
他明白,地产有几年的低估,除了抄底外,并不能产生太多的利润。除非学新鸿基、长实的‘货如轮转’,买便宜地皮卖便宜住宅,少赚也是赚。
但很显然,泰富集团还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家底不足。
很快,林正杰在纸上写下:“淘化大同”
淘化大同就是2亿价格卖给恒隆一副土地,兴建成淘大花园。
淘化大同最早可以追溯到黄氏家族在1908年在厦门创办的淘大公司,1949年迁往香港并注册;1954年,大股东黄笃修家族将其在香港上市,成为最早在香港上市的制造业集团之一。淘化大同的主要业务包括制造和销售加工食品、经营饮品及瓦通纸盒、进口及分销洋酒等,在牛头角有庞大的厂房和晒厂,家喻户晓的‘淘大酱油’便是其产品之一。
1972年,黄笃修因为年事已高,后人无心经营,遂与另外一大股东郑志坤家族达成协议,于1972年将公司控股权授予英资的森那美集团。
林正杰看重淘化大同的土地储备,以及食品、纸盒、洋酒等业务。
在土地储备方面,淘化大同还有:淘化大同牛头角工业村、淘化大同工业中心(观塘的工业大厦)、淘大工人宿舍、荃湾青山道淘大工厂等,大概65万多平方尺的楼面。
而食品、纸盒(包装工艺)的制造、分销,更能为泰富集团以后提供稳定的收益。
想到这些,林正杰决定尝试和森那美集团接触,其大概拥有60%多的股权,所以这个不是可以恶意收购成功的企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