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比如说收购过一家叫做‘健全食品’的企业,进入冷冻食品行列,包括多种点心、水饺、馄饨、汤圆及饭团等;至于参股的旺仔码头,则只是占股50%。

    比如进军零售产业,发展OK便利店,成为香港门店最多的便利店,超过7-11便利店的发展。

    所以说,金门大厦的第一任业主就是金门建筑。

    包装纸盒的生产和销售;

    OK便利店;

    在泰富集团收购淘化大同后,业务得到很大的发展,并涉及新的领域:

    “老板”

    “好,我明白了!”

    “嗯”

    生产绿宝橙汁,拥有百事可乐等7种品牌的汽水饮品代理权;

    包括多种点心、水饺、馄饨、汤圆及饭团等;

    洋酒的进口和分销;

    所以,‘金门大厦’第一任业主‘金门建筑’以被恶意收购而结束。

    接下来便是金门大厦的第二任业主‘怡和’,七十年代,怡和集团在投资策略上犯了连串致命的错误。集团高层认为香港地方太小,发展空间有限,所以大举向外投资;在夏威夷、菲律宾收购地产、糖厂等项目,在中东、非洲收购银行,运输公司;在澳洲及欧洲则收购连锁超级市场,更大举在英国收购地产公司,但这些策畧后来证明都是错误的。

    集团投资了天文数字的资金,结果所收购回来的项目不是效益不佳、就是要大幅撇帐,更加是集团错失了分享香港70至8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成果的机会。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怡和唯有向‘亲儿’置地求救,并以7.15亿元作价将金门大厦卖给了置地,以筹集资金渡过难关。

    ‘金门大厦’的第三任业主,便是置地。

    置地因为在七十年代末调整投资方向——过去主要投资商业地产(出租),如今决定投资发展地产(出售为主),故决定售出金门大厦,再加上当时佳宁的陈松青给价实在太高,所以最终以9.98亿港币成交。

    置地就因为投资过于突飞猛进,如今陷入很大的困境,仅白笔山别墅、美丽华酒店旧翼、交易大厦项目这三大项目,就足足亏损32亿港币。如今的置地,过着变卖资产,和靠怡和卖资产来救,更要盯着华资大亨们的窥觊。

    ‘金门大厦’的第四任业务佳宁集团,就不用说了,其集团主席陈松青此时还在监狱里被审查。

    四任业主,没有一个落得好下场,难怪市场对金门大厦估值低!

    “你觉得呢?”林正杰询问陈伟忠。

    陈伟忠说道:“其实,中巴、九巴的现金流都在接近十亿港币,可以让其中一家买下,再将大厦的冠名权单独卖出去。”

    林正杰一愣,随即问道:“冠名权卖出去?”

    陈伟忠马上说道:“我是觉得如果作为泰富集团的总部大厦,也有些不太好。我们有那么多资金,以后总有机会打造自己的总部大厦。但如果两家巴士公司的一家购买,又用不着冠名权,干脆出售掉冠名权。”

    林正杰顿时很有兴趣起来!

    中巴、九巴自从纳入泰富集团系后,可谓赚了很多钱。

    首先,当初在黄金和股票上,这两家公司赚的都是好几千万港币;

    其次,高峰是卖地卖物业,两家公司又赚了6亿多。

    最后,期间兑换价值4亿港币的美元,最终又获利1.2亿港币(还没有兑换)。

    当然,还有这期间的利息也赚了大几千港币。

    总之现在两家的现金流就已经接近10亿港币,随时可以进行多元化发展。

    “行,安排九巴来投资,由你来牵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