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只不过这句话,说的并不是长安的百姓,而是单纯在说官员。”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汉家自开国——尤其是自先帝以来,便对官员收受贿赂的事不甚严苛。”

    “因为单靠俸禄,官员们别说是迎来往送了,甚至就连自己家中的妻儿老小,都未必能养得活。”

    天子启话音落下,刘荣纵是已经深深皱起了眉头,终也还是缓缓点下了头,表示自己也认可天子启这番说法。

    ——行贿受贿,哪朝哪代都有,哪朝哪代都不提倡;

    只是相较于后世的朝代,汉家的情况稍有些特殊。

    特殊的点就在于:盛行于汉家的行贿受贿之风,并不完全是官员腐败、贪婪。

    真正导致汉家行贿、受贿蔚然成风,甚至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演愈烈的原因,正如天子启方才所言:单靠俸禄,官员根本无法保证日常开销……

    “太祖高皇帝开国之时,关中粮米八千钱一石。”

    “虽然这是关中遍地饿殍、百姓民易子相食时的粮价,但也足以解释凡太祖皇帝一朝,关中粮价,为何从不曾掉下三千钱每石。”

    “——这固然是国祚初立,百废待兴,天下又经过多年战乱,物资紧缺的缘故。”

    “但也正是这出奇高涨的粮价,让太祖高皇帝在不经意间,为我汉家埋下了一个小隐患?”

    试探着道出此语,见天子启老怀大慰的含笑点下头,刘荣心下大安。

    沉吟措辞片刻,便继续道:“凡太祖高皇帝一朝,关中米价多为每石二、三千钱;”

    “萧相国秩万石,实俸四千石,各以俸、钱对半。”

    “——哪怕是按二千钱来算,萧相国一年的俸禄,也是钱四百万,外加价值四百万钱的粮米。”

    “再加上萧相国的酂侯国,食邑足八千户,每年的租税便高达粮米五万石以上。”

    “算下来,萧相国一年的入项,折粮米近六万石,折钱,更是高达一万万二千石钱……”

    ···

    “反观现在,尤其是先帝晚年开始,关中粮价虽偶有波动,却也大都维持在每石七十钱左右。”

    “丞相仍旧是四千石的俸禄,实际所得,却从开国时的四百万钱、二千石米,骤减到了不过十四万钱,外加价值十四万钱的二千石米。”

    “——从八百万钱,到二十八万钱,丞相的收入,已经从开国时缩减到了三十分之一。”

    “再者,开国之时,凡朝中三公九卿——甚至是凡二千石的官员,乃至于地方郡守,都大多是有封国的彻侯,有封国产出的租税,根本瞧不上俸禄那仨瓜俩枣。”

    “但现在,别说是公、卿一级——到了先帝时,甚至就连丞相,都是关内侯临时加封为彻侯,才得以顺利上任。”

    “丞相尚且如此,其余公卿,乃至于那些千石以上的中层官员,自然更是少有彻侯。”

    “没有封国,只能指望俸禄,偏偏粮价自开国时降到如今,已经降到了彼时的三十分之一。”

    “但官员俸禄,却至今都没有变过分毫——丞相仍旧实俸四千石,朝中公卿,也仍旧是按照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的秩比,领着两千石上下的实俸……”

    一口气将这段话说出口,刘荣也是不由有些气息急促,便稍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呼吸。

    而后,才长呼一口气,悠悠道:“确实难呐~”

    “堂堂九卿,秩中二千石,实俸二千四百石,折钱却只有不到十七万钱。”

    “折金才十七金,连一件像样的少府瓷器都买不到……”

    含笑低着头,负手缓行于路上,听刘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